还是在抢险救灾现场,登记数据、组织运输工作。
现场惨不忍睹的地震场景,见过了太多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使于淼深切地感受到“最可爱的人”就在身边。
东山籍战士王春分时任三班班长,在抗震救灾最艰难的时刻,不顾余震的威胁,他带领汽车三班战士总是冲在最前面,后来他荣立二等功,参加了抗震救灾表彰大会。
和平建设时期,没有打仗这个评功评奖的硬指标,部队就出现了“评功难”的现象。
蒋建国他们连参加救灾的官兵表现都很出色,救灾结束时,他们连有一个班就立集体一等功,两人立一等功,4人立二等功,多人立三等功。
出乎意料的是,尽管多数干部战士没有立功受奖,但大家毫无怨言。
作为指导员,蒋建国既为他们没有受奖觉得过意不去,又为他们正确对待荣誉的精神而感动。
更让蒋建国他们感动和珍惜的是,部队和灾区群众在抗击灾难中结成的深厚情谊。
乔头人民把解放军看作是最值得信赖和托付的亲人,这是比“称号”更贵重的奖赏,是他们至高无上的荣誉。
抗震结束后部队即将凯旋时,葛小虎让战士陈小山去买块稍大一点的镜子,制作一块镜匾赠送给长途汽车站。
接受任务后,陈小山几乎走遍了乔头市各大百货商场,也没有发现一块完好无缺的大镜子,在售货员的热情推荐下,陈小山乘坐长途汽车到遵化县百货公司买到了镜子。
在返回的车上,大家看一位解放军抱着一块大镜子,一看便知陈小山是救灾部队的,都热情地和他攀谈起来,并有好几位乘客从包里拿出苹果往陈小山的挎包里塞。
在陈小山的不断推辞中,一位老大爷动情地说:“救命恩人,收下吧!”
顿时,一股暖流涌上陈小山的心头:这就是“军民鱼水情、震中情谊深”的果实啊!
为了不惊扰当地的群众,部队撤离乔头的时间一直保密。
走的那天,部队选择凌晨4点出发,可当汽车马达一响,睡梦中的群众还是发现了动静,于是自发起来列队欢送解放军。
道路两旁站满了男女老少,哭声一片,他们一遍又一遍地呼喊“感谢亲人解放军”“欢迎再回乔头”,官兵们被眼前的场景感动得一个个热泪盈眶……
没有经历过乔头大地震的人,或许真的无法体会。
当绝望的黑雾扼住呼吸,仅有“活下去”的信念是不够的,在乔头大地震中,十几万解放军,几万医疗工作者,十几万从全国四面八方赶来的救灾群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