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第一次看到遍地的遇难者遗体时,吓得头发都立起来了!
但是到后来,他们运送遇难者遗体时,都能累得靠在墙上就能睡着……
在不眠不休几十个小时之后,高温、余震、缺水、没饭吃开始开始成为最大的威胁,没有饭还可以撑着,可在40摄氏度的酷暑中,很多人因为缺水而昏倒……
班长马国伟和战友好不容易才在坍塌的游泳池里淘了一点发绿的水回来。
就这一小杯水,在几十号战友间传来传去,大家只是湿润一下嘴唇、喉咙。
很多人连游泳池的水都没喝上,而是趴在地上,直接用嘴吸着下雨残留的一层泥水。
“那水是烫的,黄色的,满是土腥味,还夹杂着一股骚臭味。”
由于严重缺水,前线副总指挥刘之野最后悔的事就是“准备不足”,竟然没有事先在空间里准备更多干净的水。
刘之野空间里的干净水和物资,绝大部分都送去了野外医院,这里有十几万的伤员,因为他们更需要。
陆路中断,物资运输非常紧张,空运空间有限。
所以,干净的淡水依旧紧缺,刘之野也和战士们一起连续两天忍受着无水可喝的生理极限,他在日记里,在最醒目的位置写下了“滴水贵于油”五个字……
…………
在这场惨烈的、腥风血雨的战斗中,乔头经受着考验、人民经受着考验、战士们也都经受着考验。
刘之泰与贺红梅这夫妻俩也是自愿报名参加了这场伟大的救援任务。
当时,野外医院里有的伤员手和胳膊受伤,吃饭喝水都不能自理,他们就一勺勺地喂饭喂水。
有的伤病员呼吸困难,他们就口对口地进行人工呼吸;有的伤员大便解不出来,用药后也不见好转,他们就用手一点点儿地帮助他们抠;有的伤员小便排不出来,他们就用嘴含着导尿管,一口口地往外吸……
一次,刘之泰的医疗组正在抢救一位伤员时,一阵余震袭来,附近残墙断壁倒塌,碎砖乱石纷飞,伤病员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刘之泰就和护士们迅速扑到伤员身上,用自己的身体挡住碎砖乱石,保护了伤员的安全。
……
于淼已经是警卫二师后勤部汽车连连长,尽管没有亲手扒……,但他也忙的不可开交。
由于他们连部的帐篷附近就是救护所,所以这个帐篷成了临时“救助站”,
没有运输任务时,于淼就主动协助医生护士们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尽力为伤病员减轻痛苦。
当然,他更多的工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