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乘坐“北极星”号出访英、法、德,乔治也动身返回阿穆尔。
乔治这一次没坐船,而是乘坐火车沿西伯利亚大铁路出行。
对于圣彼得堡的效率,乔治实在是无话可说,阿穆尔那边的铁路已经快要修到贝加尔湖了,圣彼得堡这边才修到阿尔泰,工程进度严重落后。
乔治曾和维特就铁路桥进行过交流,阿穆尔那边所有的桥都是铁桥,圣彼得堡这边却还是木桥,没有任何改进。
在线路的选择上,圣彼得堡这边也是能省则省,尽量减少工程量,很多地方为了迁就地形,不得不采用急转弯,这样做短时间内没问题,但对未来的铁路提速,会造成严重影响。
乔治现在已经不再有什么奢望,只要铁路还在修就行,哪怕一天只修一公里,总有通车的那天。
好消息是伴随着铁路的延伸,沿线已经出现一些零星村庄,希望未来会有越来越多人到西伯利亚定居,参与到西伯利亚的开发中。
有了铁路,速度确实快,以前往返海参崴和圣彼得堡至少要大半年,现在只用3个月。
乔治在赤塔收到噩耗,外交大臣罗巴诺夫·罗斯托夫斯基亲王因病突然离世。
在圣彼得堡时,乔治还和罗巴诺夫一起参与到对清帝国的谈判中,当时罗巴诺夫的身体还看不出什么异常。
罗巴诺夫的去世,并没有影响中东铁路的开发。
乔治人还在圣彼得堡时,米哈伊尔就迫不及待派人对中东铁路沿线进行勘探,并且制定了海参崴至赤塔,以及伯力至达里尼的大十字计划。
这两条铁路线的交汇点就是冰城。
米哈伊尔野心大,将冰城作为阿穆尔南扩的中心,准备按照海参崴的图纸,将冰城建成第二个海参崴。
这个计划遭到道胜银行远东分行总经理艾尔伯曼的反对。
艾尔伯曼和道胜银行总办罗特施坦一样,都是德裔希伯来人。
中东铁路虽然确定由中东铁路公司承建,但中东铁路的管理权属道胜银行,艾尔伯曼拒绝中东铁路公司插手冰城。
米哈伊尔很生气,和艾尔伯曼大吵一架,不欢而散。
乔治不气。
维特和李章铜确定,中东铁路将在协议达成之后的12个月内开工,整个工程在6年内完成。
关于中东铁路还有一些细节并没有完成,需要进一步商议,比如到底是用清式窄轨,还是俄式宽轨,存在巨大争议。
伯力至达里尼之间的铁路还没影的事儿呢,现在就建设冰城为时过早。
关于中东铁路的成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