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就也会在基层上找补,这样百姓就活不下去了,均衡被打破。
朱春见状心中有了几分把握,说道:“臣的建议就是加大部分刺史的权力,以此来处理盗贼和异族豪强不尊号令问题!”
他作揖:“臣以为,废史立牧,可得一方安宁!”
此言一出,群臣无不哗然,开始交头接耳谈论起来,州牧这个东西他们当然有所耳闻。
总揽一州军政大权,彻底凌驾于太守之上,相当于真正意义上的诸侯!权力之大,能够尽数调动一州的全部力量。
太守和刺史再也不是平级,而是上下级关系!这就可能导致地方不听朝廷命令了。
地方做大可都是亡国的前兆啊!
所以群臣议论纷纷是肯定的,他们也害怕,太守会养寇自重,难道州牧就不会了?
若是这么做的话,影响将更加恶劣!
一郡之地,不影响赋税民生的情况下,拉出万余有战斗力的精锐就是顶天了,可一州之地足以拉出十万兵!
如果选择穷兵黩武,发动叛乱的话,能够拉出二三十万人!到时对于国家将是灭顶之灾!
“陛下臣以为万万不可,地方做大,此乃取祸亡国之道也!影响极其恶劣!到时候这州牧与昔日的赵王刘如意吴王刘濞又有什么区别呢?”
“这些非刘姓中人的风险更大,他们如果联合造反朝廷如何抵挡?中央的军力可远不如文景的鼎盛时期了。”
“朝中也没有在长安城下力挽狂澜徐昭徐太尉,也没有单刀赴会,斩吴王头的圣师徐恭!”
王根出列,拱手说着。
他当然是反对的,主要是这地方是徐家的天下!如果废史立牧,那占便宜的就是徐家。
因为,州牧这种重臣肯定是不能普及的,只能让忠臣担任,而徐氏子肯定就是最佳选择。
他们的权力会更大,对王氏没有任何好处。
反倒做事更加束手束脚,很难想象,荆州牧冀州牧能拉出多少军队出来!
“臣附议,陛下这是亡国之相啊!”
“不错,当年赵国之乱的前车之鉴还不够清楚吗?”
“请陛下三思!”
“请陛下三思!”
群臣大部分都出列持反对态度,有些甚至不是王家的人。
因为谁都知道,地方做大万万不可,自古以来,这种情况只出现在开国和亡国时期。
如今新帝初继位,大家对刘氏的希望还有不少。
当然不希望,他就这么亡了。
“徐相怎么看。”刘欣沉默了许久,然后才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