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申首辅又打发了中书舍人去吏部,直接询问杨巍。
半个时辰后,中书舍人回来并禀报说:“杨天官有言,奏疏已经让林九元写了,与他无干。”
“乱弹琴!”申首辅忍不住骂了一句,这么重要的奏疏,怎么能让林泰来乱写?
最关键是,林泰来也是被奏疏关连到的半个当事人,怎么能让当事人自己写奏疏?杨巍还有没有一点原则性了?
正当这时候,秉笔太监陈矩出现在内阁,申时行问道:“圣上可有旨意?”
陈矩面无表情的宣旨说:“皇上明日御文华殿,亲自听取廷审雒于仁之奏报,参加廷审大臣皆上殿面君。”
申时行:“.”
真是太阳从西边升起来了,皇帝居然主动开小朝会了!
昨天申首辅被召去毓德宫的时候还想着,皇帝越来越懒了,连文华殿都不愿意去。
却没想到皇帝马上就会御文华殿,但是一直力主息事宁人的申首辅宁愿这次皇帝不御殿。
乐子人之心,路人皆知。
哪怕是隔着三大殿和乾清门,申首辅似乎都能听到从毓德宫传来的“嘎嘎嘎”大笑。
不过继昨天之后,明天又又能见到最敬爱的皇帝,这三天面见皇帝的次数加起来,能赶上之前半年的总和了.
下班回家后,申时行让好大儿子申用懋亲自去林府。
“有事?”林泰来连手里的笔都没放下,表示自己今晚很忙碌,没空闲聊。
申用懋一本正经的答道:“奉家父之命前来指导你,教会你这样新人如何成为一名成熟的朝臣。”
林泰来言简意赅的说:“说点人话。”
申用懋又答道:“在上奏之前,要先把奏疏内容关白给内阁首辅.”
“知道了,下次一定!送客!”林泰来继续低头奋笔疾书。
及到次日,朝阳还是从东边升起,五凤楼上五云新。
大臣们又一次在文华殿外候班,心中不禁恍如隔世。
继第一次廷议后,林九元泰来又要迎来第一次上朝了。
朝会分很多种,今天这种属于议事常朝,是限定了参加人员的小朝会。
至于规模巨大、比较累人的大朝、早朝等,大臣们已经不太指望还有了。
皇帝升座,大臣趋步进殿,然后山呼,一切都是那么熟悉而陌生。
礼仪过后,作为奏报执笔人,翰林院代表林泰来捧着奏本,面无表情的念道:
“.经考据对比,雒于仁《酒色财气疏》摹仿《金瓶梅》无疑,御史钱一本等人昨日也对此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