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候谁能上谁不上,就看竞争者们谁表现更亮眼了!
方重勇提的这个事情,显然就是目前最热最快的一条道!
国策需要时间的验证,谁的办法好,谁的更妥当,制定国策的人,在当时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并不知道今后几年甚至几十年内会发生什么事。
所以“谁的办法更好”这一套,表面上看是行不通的,需要时间去验证。
那么怎样才能在“赛道”里跑前面呢?
既然办法好不好需要时间验证,无法现在就决出胜负。那么,让办法看起来更“激进”更漂亮,就能更吸引眼球,这是不是就可以跑在更前面呢?
国策好不好,得以后再看,但激进的国策,现在就能嗨一把!
脑子嗨起来了,官位是不是就来了呢?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总比“国库空虚不堪远征”,要好听得多吧?让不知情的人来选,恐怕都会选前者吧?
于是一封又一封离大谱的奏章,纷纷送到议政堂,送到李适之的案头,送到房琯的案头,五八门说什么的都有!
这波操作,直接把李适之搞麻了。
他原本打算从里头选一些靠谱的,自己润色一些,再改进和综合总结一下,然后亲自送去华清宫给基哥,没想到案头都是一些膨胀到离谱的方案。
本来方重勇就是狮子大开口,压根没想过朝廷会同意,没想到居然不少人在奏章里面吐槽他太保守了!
唐军既然这么能打,为什么不灭了黑衣大食,把西边更远的地盘,也纳入大唐的管辖?
一个小小的河中都护府,抠抠搜搜的不像话!哪里有封疆大吏的气魄!
更是有一系列诸如“编户齐民”“唐军驻守”之类的跟风建议。怎么说呢,只能说无知者无畏吧。
反正是畅所欲言嘛,又不是谋反,想怎么说都可以!
“左相,你以为河中都护府一事,应该如何处置呢?”
李适之放下手中最后一份奏章询问道。
这份奏章是新任的户部尚书刘晏所书。刘晏在他的奏章里极力反对方重勇的提议,认为“国库不堪使用”,维持现有格局就行了,大唐经不起折腾,没必要在那么远的地方,再设一个节度使。
刘晏认为,那么远的距离,前期没有一千万绢打底,根本架不住开销,后续还是无底洞,需要持续投入,十年以上才能见效。
这些钱做点别的什么事不好么?朝廷哪里不需要用钱呐!
看了刘晏的奏章,李适之感觉,相比其他那些激进到没边的“天方夜谭”,这一位想法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