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运河讨生活。
他们已经深度参与到商业活动之中,并为方重勇他们提供价值不菲的赋税。一旦把这些人集中起来,势必影响其他行业,甚至是影响农耕。
要修汴梁城,便不得不将这些人投入到广大的民夫队伍之中。越是赶进度,越是对其他行业影响甚大。
“你是说,修汴梁城,需要其他地方来的流民。将他们安置好,用于修筑城池,便解决了劳力问题。是这样么?”
方重勇若有所思的说道。
刘晏点点头道:“非流民不可。所以下官认为,这件事如果要办好,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现在还不是时候。一旦汴州周边打起仗来,自然就不缺流民了。到时候便可以大兴土木。”
“言之有理。”
方重勇长出一口气,他也不得不承认,刘晏说得很有道理,有道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很多时候,想到这些繁琐的问题,他就很心急,希望一鼓作气把它给解决了。
然而越是着急,越是办得慢。
方重勇的计划,在制定的时候,是非常保守的。
第一步,李璘登基称帝,他这个节帅升级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外加殿前司的都检点,升级银枪效节军为禁军,并扩张兵马。最后形成一万职业化脱产精兵,五万可以参与野战的团结兵。
这个目标大概需要一年到两年时间去完成。
第二步,修建并完善汴梁城为都城,依托运河大力发展商业,静观时局变化。战略上以壮大自身实力为主,并适度向南面扩张。
这个过程大概需要三到五年。
第三步便可以考虑打过河北,先收拾河北,再收拾河东,最后收拾关中,席卷天下。
这个过程在十年内完成。
该说不说,这个战略还是很保守的。
可是轮到执行的时候,方重勇却恨不得时间可以快进,一下子就到一统天下的前夕。就像是在电脑上玩战略游戏,“叮”的一声就搞定一项事务。
只有等脑子冷静下来以后,他才会沮丧的发现,这一切绝不会如规划中的那般顺利。
比如说,在不影响治下农业与商业的情况下,修个汴梁城所需的民夫,方重勇现在都凑不齐。他需要“对外扩张”,获得更多的劳动力,才能建起撑得住未来百年漕运经济的都城。
这其实是因为原本的规划,还是太看重于“和平发展”了。而在这个大争之世,汴州作为四战之地,是不可能如此安稳的。大战一定不会少。
战争红利,才是影响计划的重大变数。
“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