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重勇尝试着将土地的“所有权”和“耕种权”分开,并且想试验一下“生产大队”的模式,让种田的经验和知识可以传承下去,并将其与银枪效节军的家属们绑定。
当然了,现在汴梁城还没建设完毕,所以也可以用配套的模式,在所规划的某个地方,划出一片区域,给军属们建立统一的屋舍。
这也是方便管理。
一系列措施,便是要新创造出一个拥有土地耕种权的新阶层出来,让他们天然站在地主豪强的对立面,并保证武装力量的忠诚!
对,忠诚于方某人,而不是永王李璘。
掌控了生产资料,便可以继续推进两税法里面所需的“财产登记”,实行按田亩所有制来收税了。
一年推进一点点,经年累积就能逐步掌控税收!
看到方重勇在发呆,刘晏轻声说道:
“节帅,目前汴州沿渡口商铺杂乱,下官建议整顿一番,将各类商品分门别类,建几个专门的市集。
这先做市集,再建城池的办法,也是水到渠成,到时候自然就成了一座巨城。
也是方便衙门收商税啊!”
不收船只靠岸的费用,是希望降低物流成本,吸引更多商贾和旅客落脚。但是在汴州经商开店,不收商税是不可能的,要不然官府税收从哪里来呢?
刘晏的行政经验极为老道,所提的办法几乎全是真知灼见。
方重勇回过神来,点点头道:“如此甚好,就这么办。”
在交通发达的地方加强商品经济,这是“富国强兵”的一个好办法。怎么练兵暂且不说,先要把官府的税收搞上去,没钱的话,什么事情都是空谈而已。
待刘晏走后,方重勇看了一下这个月的账册,自从银枪孝节军返回汴州后,官府收到的商税比之前几个月有了明显增多,很显然是因为更多的人看好汴州的未来。
如此欣欣向荣的景象,方重勇的信心更足了。
他就不信自己会斗不过李宝臣,会打不赢史思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