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振奋。
即使得到了国府的刻意打压,可消息还是像浪潮一般,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整个华夏大地。
学校之中的学生纷纷走上街头,声援杭城的冲突。
本次杭城的团结一致,为近些年来饱受摧残、受尽屈辱的人们,打上了一针强心剂!
而在人们热血激昂的同时。
一个名字也脱离之江省,正式地走向整个华夏大地。
在国内文坛投下一个重磅炸弹!甚至影响力波及到了国际文坛!
沪市,《小说月刊》编辑部。
今天是工作日。
编辑部里面人来人往地异常忙碌。
这家报社实际上一开始,以消遣娱乐为主,乃是以迎合市民低级趣味为宗旨的“鸳鸯蝴蝶派”。
所刊载的内容,主要为各类章回体小说,大都是供人娱乐的言情、志怪小说。
后续由沈、叶等文学家主编后,顺应了新潮运动的浪潮,改良之下提出了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成为迅哥儿、叶圣陶、朱湘等民国著名文人的重要阵地。
陆续发表了好几部重要的现实主义白话文小说,如《在酒楼上》、《老张的哲学》等等。
翻译了诸多著名俄国文学家的作品,如《猎人日记》、《灰色马》等等。
在这个时代来说,包国维的这本《活着》,比起更加侧重于娱乐的《时报》,投到这里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因为这里可以说是如今新派文学的重地之一!
而且比起前者来说,《小说月刊》的发行量也要更加大,能够形成的影响力也是空前的。
“先生,近来可听说杭城的事情?”
茶几面前,坐着两个青年人。
说话的叫做耿孟邕,方脸小眼淡眉,面容之间有一些憨厚。
他是国内重要的俄国文学研究者,翻译了无数经典的文学作品。
“国内外局势暗流涌动,如今咱们积贫积弱,常年受到各国的压迫。
这倭国人实是丧心病狂!竟然敢散播瘟疫!如今能够激发起一群民众的爱国热情,共同抗击外敌,痛快至极!吾等当浮一大白!”
一名五官端正,面容俊朗的年轻人回答道。
他的名字叫做叶圣陶,如今正是《小说月刊》的主编。
今年也才三十六岁的年纪,正当风华正茂时!
耿孟邕说道:“若是我民众都能如此一般,仇何愁不报?国何愁不兴?”
谈论到这个话题,叶圣陶也有一些感慨。
“这正是咱们办报的宗旨,自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