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开化明智,让更多的国人知理晓事。”
他品味着茶水里面的苦涩,继续说道。
“只可惜大多数地方,民智堪忧,街头巷尾穿着前清服饰之民众依旧比比皆是,还有些人看病只求个人血馒头,靠着某些辟邪之物来求庇佑,实在是令人扼腕叹息!”
听到这话,耿孟邕也有些共鸣。
“如今各处满目疮痍,崛起不单单是在枪械火炮上面,人们之智慧也是极为重要的!咱们还需要多加努力才是!”
叶圣陶说道:“思想启蒙乃大事也!其中最为重要的当是作品,此乃基石也!”
想到这里,他不免有些忧虑起来。
“前有迅哥儿之《狂人笔记》,乃白话文启蒙运动以来扛鼎之作!只可惜近来佳作越来越少咯!”
十二年前,迅哥儿发表的《狂人笔记》,给白话文小说的创作定下了调子,更是开启对于封建制度的猛烈抨击。
九年前,迅哥儿又发表了《故乡》一文,正式开启了国内现代文学的“乡土文学”流派。
可迅哥儿只有一个,一直高强度产出优秀作品是不现实的。
如今文坛,更需要新鲜血液以及思想!
耿孟邕跟着摇了摇头,他皱起眉头思索一番,眼睛似是一亮说道。
“我倒是听说杭城有一个包国维,写文章诗句频频出现佳作,还有演讲慷慨激昂,发动起学生们共同开展宣传工作,在杭城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知识普及。”
“不仅仅是解决了瘟疫之问题,甚至还让许多普通百姓懂得了科学之知识,可谓是大功于民啊!据说本次对倭事件,也是有了他先前志愿者的组织,才能够顺利进行。”
提到包国维,叶圣陶明显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
“这小子我知道了,不正是太炎先生的弟子么?这志愿者组织也是极好的,我也打算向雁冰推荐。”
不过他还是叹了一口气说道:“只可惜他有一身少年意气,却少了沉稳。”
“此话如何说来?”
叶圣陶继续分析说道。
“从文者,当安心钻研,苦心孤诣,他如今做出的种种,虽利国利民,但终究是对他不好的。”
“少年人就该好好学习读书明理,届时温养书写一部传世名作,让亿万同胞都看看都了解其中的道理,这才是一名文学者该做的事情。”
耿孟邕却是蹙眉,发表了不一样的态度。
“我倒是不这么觉得。”
二人所持不一样的观点,但并没有争执。
而像是做辩论一般,你一言我一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