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路、金桥这些地方的著名茶园。
普通人去不了,但也能在普通酒家之中,点上几个小菜,便可以听上几段说书、相声。
当然这赏钱也是不能少的。
今日,庆元茶楼人满为患,今日有先生说书,说得便是包国维的新作。
《活着》
桌上,一位戴着瓜皮帽的中年人说道。
“今日下工,倒是可以来找找乐子,听说没有?杭城那边甚至都为包先生立起了供奉的祠堂!”
另外一名穿着长衫的男人说道:“按我来说啊,这位先生就该立一个生祠,写出了防控瘟疫故事这样的文章,如今还有一篇活着,特别是救助了杭城千千万万的百姓,这在古代乃是圣人一般的存在嘞。”
民间总喜欢夸大其词,特别是在谈天说地的时候,不把人说个目瞪口呆,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对桌有个男人转过来接茬说道:“听说这个包先生还是一个高中生呢?”
瓜皮帽中年人连连摇头,一本正经地说道。
“这怎么可能,你听岔了,我听的版本是包国维乃是南方某位大师的同门师弟,这些年出山,就是看不下去这肮脏的世道咯!”
“竟是如此?”
“嘿!莫要说了,你瞧瞧说书先生要来咯!”
话音刚落,在锣鼓声之中,一名身穿长衫的老先生走上台。
他缓缓地摊开一本手抄的册子,吊着嗓子说道。
“各位看官细听分说,今日乃是继续为各位讲述由一代文学大师包国维先生所作的《活着》。”
“前次大家伙应该都听过一些,但未免有新听众没有听过的,我在这里介绍一下。”
“本故事讲得乃是之江某个村落之中,落魄地主少爷福贵的故事”
“上次讲到福贵少爷遇到了马匪,那好家伙.”
这边全国各地正在读《活着》呢,而在沪市则是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封禁工作。
带头的便是现任沪市国府wei员,科教组织的一把手。
陈德征。
这位也是一个奇人。
在历史上,刚刚掌握权利便新官上任三把火,怼天怼地。
他贯彻常凯申的命令,对于胡适之、徐志摩这样的新派文人疯狂打压,痛骂抓捕。
甚至逼得迅哥儿逃离到租界避难。
但他也是一个极端反曰的名人,写出的反曰作品比起迅哥儿来毫不逊色。
可他也很能搞事情,在执掌报纸的时候。
他突发奇想,发起了一次“民意调查”,选举出当今“国人的心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