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使者,我们可以利用他的穷困,攻打他,把他攻下来。如果一天纵敌,是几世的祸患,不可以不明察呀。”刘备军队失败撤退以后,吴对魏也就不再礼敬了,文帝想发兵去攻他,刘晔认为:“他刚刚得胜,上下一心,而且有江湖的阻碍,仓猝间一定难攻下。”文帝不听。五年(公元224年),到广陵泗口(今江苏铜山县境),命令荆州、扬州各路军队一起进攻。集合群臣,问道:“孙权是否会自己带兵来应战?”众臣都说:“陛下亲自来征讨,孙权恐惧,一定会发动全国的力量来应战。他也不敢把大队人马委托给臣下,一定会自己率领前来。”刘晔说:“他认为陛下是要以天子的威重去牵制,而真正越过江湖去攻打的却是别的将领,一定会整军等待事情的演变,不会有所举动。”文帝大驾停驻了好几天,孙权果然不到,于是文帝就班师回国了。说道:“卿的谋议是对的,但应该记住为我消灭这两个叛贼,不能只知道他的情势就算了。”
明帝即位,进爵东亭侯,封邑三百户。下诏书说:“尊崇祖先,为的是崇尚孝道表扬美德;追求敬始,为的是笃行教化,流传普及。所以成汤、文王、武王,实建商朝、周朝,《诗经》、《尚书》之义,追尊他们的先祖稷、契,歌颂有娀、姜嫄的事迹,以表明盛德的源流,承受天命的由来。自从我魏王室承接帝王的统绪,既发迹在高皇、太皇帝,而功业昌隆在武皇、文皇帝。至于高皇的父亲处士君,深修美德恭让、行动如神之明,此乃天地神明所赐之福,祖宗神灵所由来呀。但精神幽渺遥远,名号称谓没有记载,就不算是尊崇孝道重视本源了。希望从公卿以下的众臣,共商号谥。”刘晔议论道:“圣帝孝孙想要褒扬崇敬先祖,实在是无所限量的。但是亲疏的定数,远近的降等,都有礼数,因此割断私情,以成公法,是万世的定律。周王所以要上推其祖后稷,是因为他帮助唐尧有功,名字记载在祭祀的典籍里的缘故呀!至于汉氏的开始,追谥之义,不超过他的父亲。往上比照周室,那么大魏的发迹应从高祖开始,往下论及汉氏,那么追谥的礼制不到他的祖辈。这实在是往代的成法,当今的明义呀!陛下孝思发自内心,实在不能遏止,但是君王的一举一动一定要记载下来,所以礼制要特别谨慎呀。我认为追尊的意义,应该到高皇就可以了。”尚书卫臻和刘晔的议论相同,追谥的事情于是就施行了。辽东太守公孙渊篡夺叔父的爵位,擅自自立,派使者呈上表状。刘晔认为公孙氏是汉朝时所任用的,于是就世代相承袭辽东太守的职位,水道要经过海,陆路则有山阻隔,所以像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