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都,其国之所以叫中山也好似因为这中人亭的地理形势,他四遭皆山,易守难攻,但又不乏广阔空间用以大兵团决战。所以攸以为,卢植要战,必是中人亭。”
但李虎和徐晃两人在交待了军务后,就准备冒雨离开。二人要到一里外的一处庄园,那里是中军驻节之所。他们到那里是要汇报刚刚的战果。
扈兵哎了一声,就利落地割掉脑袋,串在了马兜里。
张冲没有表态,继续听荀攸说:
这时候,何夔摇头说:
“不会,因为如果卢植要离开冀州,那河间和渤海的汉兵就不会转战去帮他。”
这时候匈奴骑兵也从帐篷中冲出来,开始乌央乌央的上马对徐晃发起反冲锋。
所以精明强干的人在张冲身边做事就会非常舒服,因为在王上这边总能得到有效的反馈。
但再失德的将领也用一帮愿意为他赴死的人,这名匈奴小酋也不例外,在他的亡命呼号下,真的就有一队骑卒奔回来要护着小酋走。
“天下事虽看天助,但最后还是看人为。王上雨下追击虽然没抓住敌军的尾巴,但必然大出敌军预料。他们以为我们雨下不会行军,必然会错料我军抵达战场的时间。”
“叔龙,你怎么看这事。”
甚至昌豨还给李虎和徐晃弄来了酒水,正适合用来暖身子。
纵然是人定胜天的张冲也不无沮丧的对荀攸道:
张冲点了点头,很是认同荀攸的意思,于是让各部陆续找地方休整扎营,等明日再开拔。
而面对这些纷繁复杂的军务政务,张冲得心应手。过人的体力和超强的记忆使得他对每件事都有自己的看法,布置的军令也是环环相扣。
作为中军幕僚团中顶尖的军事人才,荀攸对于这个问题确实有看法。
他们很多人都没见过匈奴人,这会正好看看活人。
从这来看,泰山军的军气还是非常可用的。
剩下的匈奴人一哄而散,向着北面就要渡过溪水。只留下一个像是贵酋的匈奴骑士在雨中哀怨:
“回来,勇士们,你们也要背离我吗?”
尤其是徐晃,他本就有做大帅的野望,平日一直吸取大兵团作战的经验。他也运气好,自入泰山军后,几乎每场不落大的战事。这让徐晃对战争的意识和视野都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李虎得知昌豨来后,只是想了一下就同意了,毕竟这么多首级,分几个出去也无妨,那些物资都是紧俏的。
于是,有了昌豨部的帮助,飞龙军和飞虎军很快就支上了薪柴,换上了干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