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厦门金门,近在咫尺,一水相连;自古而今,同宗共祖,一脉相传。
多年来,登高远眺大、小金门,是前去厦门旅游者的一大心愿。
这心愿,包含着同胞的骨肉之情,更带着对一段重要历史的深刻记忆。
观望今日翔游于两地的鸥鸟和帆影,人们难忘昨天飞掠的炮弹和震耳的炮
声。尽管这“昨天”已过去四十年,然而,那一天,毕竟震惊了整个世界;
那炮声,毕竟在两岸间延续了二十余年。
当金厦海峡乃至整个台湾海峡重归静寂时,当人们在没有硝烟的清朗
之下以闲适之情观望对岸时,自然会思考昨天那场炮击的意义和价值。沈卫
平同志也是一位登望者。所不同的是,他在为眼前的平和与安温感动的同时,
对昨天那振聋发聩的巨响作出了既全且新、既理性又文学的回望与思考,将
一轴巨幅精雕的历史画卷徐徐展现在读者面前。我对作品把握复杂重大历史
题材的勇气和能力感到钦佩,我亦对年轻一代作者坚韧的努力和不俗的才华
感到高兴。
精彩的故事离不开浓墨重彩。炮击金门是我军战史上最大规模之一的
炮击行动,亦是中国及世界军事史上颇具研讨价值的经典之作,探寻并表现
这台精彩剧目的酝酿、演出过程以及上演效果,本身就是那样激动人心、引
人入胜。于是,我们看到,有壮观宏阔、慑人心魄的场景,有驾驭这台大戏
的从领袖、将帅到士兵的叱咤风云、栩栩如生的人物群像,有构成这精彩一
幕的感人且意味深长的细节、“诸元”。。这台大戏的主角作古者多,配角
星散,寻访之难,可以想象,书稿尽现作者经年之心血。但是,作者并不仅
限于此。在整部作品的抒写中,通贯着作者冷静的分析、全面的思考。所以,
在冲天的火光中,我们始终可见当年复杂的国际大背景;在震耳的炮声里,
我们适时听见作者今天精到的点评。重温那场大炮击,我们充分理解了其不
容置疑的正义性;同时叹服指挥者作为政治家的远见、军事家的韬略,作为
伟大爱国者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原则性。
战与和,动与静,是矛盾的统一体。不知今天远眺金门的人们如何看
待四十年前的山呼海啸与眼前这番宁静安然间的关系?作者在静寂中继续着
思考,肯定了其因果与关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