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泅渡的物品,有一阵子甚至对乒乓球都
严加控制;岛上居民曾多次要求军方为他们建造一些游泳池以弥补靠海而不
能下海游泳的遗憾;夜晚实行宵禁,绝对不许点灯,街上也根本没有路灯。
黑夜降临,这边厦门灯火阑干,那边金门墨黑一片,如荒郊坟场般沉闷死寂。
据说,金门近年解禁后,状况已略有改观。但离一个正常人想过的正
常生活无疑仍有天壤之别。
可以理解,金门距厦门太近,而且是一个被大陆三面环围含在嘴里的
小岛,尽管1958 年毛泽东就已经放弃了攻金的念头,但猛虎侧榻、岂敢傻
睡打呼嘻,数十年来,它就像一只高度警觉的猫,连作梦也得支楞起耳朵、
闭一只眼眯一只眼。
古人称金门为“仙洲”,其意思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相近。
至今,金门仍留存着它“世外”的一面,但无人敢恭维它是“桃源”。
准确讲,它是一个武装到牙齿的海上军营、密布枪眼炮眼的大碉堡、或生活
上照顾不错的“关押”4 万军人和5 万百姓的准“监狱”。再换一个角度,
它是当今世界各种强大力量较劲抗衡挤压出来的一个并不有悖逻辑的怪胎,
是先是热战而后又是冷战年代的一个过时的剩留物。
※※※※※从古代到近代,金门和厦门之亲同手足,情如伯仲,中国
大概找不出另外两个这样的岛来。这不仅仅因为历史的金门在行政区划上多
隶属于厦门,还因为它们得天独厚的军事地理方位,两岛唇齿相依、互为犄
角,加上小金门、大嶝、小嶝、大担、二担、鼓浪屿、青屿、角屿等众多卫
星岛环侍左右,在冷兵器时代,天造地设般筑就了一座难攻易守,进退裕如
的坚固水寨。1662 年,郑成功率军南征,清军乘虚袭破厦门,欲再下金门
不逞,郑班师,轻而易举重夺厦门。
过去,金、厦人他方巧遇,就像现在东三省人凑在一块,是互认同乡
的。两地从方言、习俗、服饰、祭把到人文传统、房舍样式等均完全相同、
如出一辙。自然,金、厦本是一家的最好证明,还是遍布两岛的有关郑成功
的遗迹和传说。厦门自不待言。金门料罗湾是郑成功祭江誓师征台处;后浦
是他观兵练兵的地方;北太武山成功洞是他俯瞻沿海形势及弈棋圣地;夏墅
海域则是他修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