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半百的总长依然精神振作。
※※※※※1949 年,上海解放,粟裕受命组织攻台战役。
四十年过去,大陆方面才将一直视为绝密的攻台计划及未能遂行的情
况披露于世。
粟裕领命之初,攻台形势相当有利。此时,“蒋委员长”尚未从偌大一
个大陆丢弃殆尽的教训中清醒过来,而把他最后三十几万部队分驻海南、台
湾、舟山三大岛。战略构想十分完美:以岛屿对抗大陆,三点成一线,海南
扼制广东、台湾俯视福厦、舟山锁闭沪浙,退,可互为犄角鼎足依托;攻,
可全线同时展开或突出某一重点。自然,粟裕对“委员长”的部署甚感满意,
你愈是分兵把口,愈有利于我各个击破。他曾向毛泽东建议,必要时可考虑
暂不攻击较易攻取之舟山,而先攻最难打之台湾,台湾既下,统一中国的最
后一道难题必将势如破竹迎刃而解。
面对台湾的7 个军14 万惊弓之旅,粟裕初定以8 个军20 余万人发起
攻击。计划尚在呈报待批过程中,粟裕的攻台军一部已分别在胶东沿海、长
江口和天目山开始了模拟越海登陆及在台湾山区作战的训练。
“委员长”很快便觉察到了台湾本岛的防御力量太弱且兵源有限,于是,
饥不择食慌不择路,把求助的眼神瞥向了日本,决计以重金招募日本炮灰。
不久,一支二万余人的日本雇佣军开赴台湾。日本人再次登临台湾,虽不是
重演五十年前的鲸吞强占,但用武士刀斩断宝岛与大陆的血脉却同出一辙。
日本兵的顽强、凶悍、团队精神和战术精湛又是举世闻名的,这使得粟裕在
评估他们的战斗力时,就不能用1=1,而只能用1≈3 的算式来计算:如果
2 万日本兵约等于6 万国民党兵,那么6+14=20,台湾拥有的国民党守军
战力应以相当20 万人来看待。如是,原拟8 个军参战已不够,粟裕对战役
决心第一次做了较大修改,计划投入攻台的兵力增加到12 个军、50 余万人。
1950 年5 月,四野发起海南战役,歼敌3 万3,拿下全国第二大岛。
但由于是无海空军条件作战,无法封锁各港口和机场,致使薛岳率近7
万人撤逃台湾。此时此刻,“委员长”做出了在他的军事生涯中也许是最为
艰难但也最为果断的决策: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