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度10700 公尺,比敌低1000 公尺,态势不利。敌我双方对头冲过,
赵俊山即令:“左转,打外边的。”左转约45°角,又见敌已分成两股,交叉
转弯,形成对我夹击之势,且右边一路已快转至我机后边,遂又令:“右转”,
猛拉杆急向右转,六、七号机都跟着转过来了。七号机刘永长在左转时还看
见八号周春富跟定在身后,右转时就看不见八号了。赵俊山率六、七号机与
敌向左转的一股第二次对头冲过,这时听到了地面下达的返航命令,遂复诵
命令,打开加速器俯冲返航。七号机呼叫周春富两次,并作蛇形动作寻找,
赵俊山和地面也叫,均未听到八号回答。此时七号从反光镜中看到后边1000
公尺左右,有二、三架F-86 在跟踪运动,又听到地面呼叫自己,遂放弃寻
找,跟上五、六号返航。远处,王立荣一中队得知赵俊山中队投入战斗,急
忙下令“右转弯”、“投副油箱”,准备前往支援,此刻地面已下达了返航令。
于是,王中队未与敌接触,便反航。
信不信由你,整个作战过程就是这般单调没味。七架安全返回。唯独
甩下了八号周春富。
战后检讨,此战不无缺憾,飞行员们反映:“打了一个意图不十分明确
的仗”。
空地协同有待加强,例如,地指本来意图是要寻机歼敌,后发现敌多
我少,敌高我低,并考虑出海作战恐于我不利又下令返航。全过程只给了空
中航向,而敌情、意图,缺乏交代,空中完全按地面指示飞行,在不利状态
下仓促投入战斗,在与敌缠斗中又仓促撤出,十分危险;又如,地面对空中
约束过多,统的过死,具体到指示航向,指示飞行状态,投副油箱,开加速
器,何时转弯,转弯航向多少等等所有动作,几乎都依靠地面指示,而地面
指挥们依赖的雷达有误差,使空中动作滞后,导致仓促应战,丧失战机;另
外,空中两个中队缺少联络,返航不区分掩护,不清点人数等,也都是不可
小视的问题。产生原因,主客观均有,其中,四十六团甫转龙田,福州地指
又是一个新近成立的辅助指挥所,空、地两方对敌情、我情、战场状况均很
生疏,而熟练协同默契配合,不经过一段勤加演练的磨合期确也难达到实战
要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