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怎样?只要他与敌人
进行过殊死的搏杀,并为自己的誓言理想而献身,作为战士,这就足够了,
因为他已经把一种崇高的品格和不朽的精神留在了天地,传给了后人。
此番道理,就像人们在纪念黄继光、董存瑞时,是不会去数他们所摧
毁的碉堡里有多少敌尸一个样。
周春富走得过于急迫,带走了有关他战斗的全部细节,留下了几分钟
的空白。
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于是,我们
读到了《闽江口上揍蒋机》和《空中拼刺》。这些绝非空中楼阁的丰富想象
亦极大地刺激、活跃了我的想象力,一幅幅周春富在生命最后关头不同形态
的画面在我眼前川流而过,我很想让其中某一幅定格的,但不可能,所有的
画面都是幻化的,看得见,留不住,脑海中空白依旧,感觉里茫然依旧。直
到读到了高尔基的话:正义与美好在远方,面前布满了陷阱、荆棘,走下去
宁肯用躯干铺路而不畏自我毁灭的人,便是英豪。。方稍稍释然,因为我终
于看到了最后时刻的周春富,他行进在高尔基描绘的境界里。
生活中做为平常人的周春富究竟什么样?曾任空四十六团团长的苑国
辉老人说:周春富老家河北昌黎,1947 年参军,上过朝鲜打过仗,是个老
兵。这个人出身很贫苦,印象里从小失去父母,由旁人收养,所以性格有些
怪,和大家不太合群,好抬个杠,有点倔,孤僻。飞行技术一般,学习训练
都还努力。那时飞行员穷孩子多,五十年代,特别讲究阶级出身,大部分从
陆军调来,文化程度很低,但爱祖国、爱人民、爱党,大公无私,解放全中
国全人类,这些基本觉悟比现在的人又强得多,共产党员的气质、品德、吃
苦精神相当好。我记得他好像结婚不久,去探家,连续几天参加农业社的抗
洪抢险,搞得很疲劳很辛苦。部队要打仗,一封电报把他召回来。我们团从
丹东出发的头一天早上,他到了,直接拉到机场吃的饭。我问他身体怎么样?
他说没问题。我给他借了件飞行服,带他恢复飞了一个特技,回宿舍准备准
备,第二天就出发。临战前教育动员,我印象,他也没有讲太多话。这个人
内向,平常开会话都不多,干啥事好在心里使暗劲儿,一般不表现出来。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