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来拟订计划,徐图恢复,万不
可好高骛远,只求速效。大家都知道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今天我
们要“反共复国”,自然需要长期的艰苦奋斗,才能有效。
老兵并不满足大道理,继续问:难道遥遥无期了吗?蒋:我们要在一
年之内,完成“反攻大陆”的准备,至迟一年以后,亦必能实行“反攻大陆”。
老兵顿时失声痛哭:总统,这样说,我这辈子还能再见老母一面啊!
在场官兵皆唏嘘。更有基层军官振臂领呼:“蒋总统万岁”、“光复大
陆”等口号。
金门之行,达至最高潮。
※※※※※夜幕徐落,机场,蒋介石与送行军官一一握别。
最后一位是胡琏上将。
胡琏早有耳闻,台北高层及美军顾问团中,对金门的撤守攻防意见不
一,理应借此机会,了解一下“总统”的真实意图。他是聪明人,懂得此类
重大问题不宜直逼主题,而需迂回探知,他说:总统,我已准备就绪,只要
您一声令下,立刻就能渡海反攻。。蒋介石伸出手来:伯玉(胡琏字),你
牢牢守住金门,便是对党国尽忠。平时可以向那边打打炮,把毛泽东打恼最
好。若毛泽东真的来打金门,天大好事,我最欢迎。拜托你了!
暗夜,遮住了胡琏的一脸困惑和“总统”的一脸莫测高深。
座机滑跑、起飞,身影和轰鸣渐渐远去,融入漆黑无声的夜空。
蒋介石仰倚在宽大的座椅上,闭目假寐。看上去他的心情很好,不仅
因为重睹了故国的风采,还因为更加坚定了自己应付随时可能爆发的台海热
战的战略方针:固守金门。欢迎毛泽东来打,打得愈大愈好。
这是一个深思熟虑,看似矛盾、却非常清晰明朗的大思路。
只是并不知道,毛泽东的战略方针也已确定:金门一定要打。打则为
了更有利于“总统阁下”固守。
同样是一个深思熟虑,看似矛盾,却非常清晰明朗的大思路。
难得两位对抗了一生的老人,在双方最后一个回合交锋中,竟然达到
“不谋而合”。
“总统”终于不胜劳顿,沉沉睡去。
※※※※※据说,毛泽东曾经说过:蒋介石不从金门撤退,是他对中
华民族立下的一个功劳。
5
站在金门北太武山脚下、用手杖指点凿字巨石,大谈“毋忘在莒”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