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情况下打掉的,我写3 篇报道登在苏联的《红星报》上,苏联海军很佩
服,说二次大战也没有这样的战例呀,把他捧上了天。我们自己有人不服气,
认为张逸民是瞎猫碰死耗子碰上的。我说打胜仗确实有运气,但科学看里面
又有必然性的基础,张逸民碰上了能打掉,换个别人可能就打不掉。张逸民
训练严格,勇敢胆儿大,加上动脑子、聪明点子多,又积累了一定的海上作
战经验,是块很好的海军材料。
刘建廷老人说:张逸民这个小子,打仗行!我一生就爱两样人,一是
有才的,再一个就是能打的,关键时刻能冲得上去拿得下山头的。在海军讲
战功,谁能超过张逸民?
“八·二四”海战前开作战会议,我说海上张逸民指挥,陆上我指挥。
一大队副大队长尹大法是1938 年的老兵,还有意见,闹了点情绪,我
说,你意见个啥嘛,说实话,咱俩到了海上,都比不上张逸民这小子,海上
他比谁都精通我是党委书记,当时就这么拍板定了。我只相信一条,能打就
是好家伙。海上叫张逸民指挥!
※※※※※
1993 年8 月的一天,我在南京海军干休所找到了正师级离休干部张逸
民老人。
对他的第一印象是通过握手获得的,他的厚而硬的大手像钳子握得我
虎口隐隐作痛,一种内在力量的信息立即传递给我。这是一位体魄魁梧强健
的老人,助黑发光的四方脸,凸隆结实的胸肌臂肌,中气十足的嗓音,像几
笔粗粗的线条,勾勒出一尊东北汉子铁铮铮的形象来。我觉得,如果来一场
友谊拳击或摔跤赛,我这个四十出头的“书生”恐怕不是眼前六十五岁长者
的对手。
“别看我六十多了,全身零件从大到小没一点毛病哩。”老人不无几分自
豪地笑道。
每天坚持跑、跳、单双杠、门球等体育锻炼,是老人当海军后养成的
习惯,几十年风雨无阻,乐此不疲。
老人健康乐观,我自然高兴。但温热的高兴中也掺入了些许寒凉的感
伤。如果有人告诉你,眼前这位体力精力旺盛、对国家有过很大贡献的人已
整整二十几年没有工作了,像一台状态良好的设备,被长久地锁在仓库里形
同废铁,默默地锈蚀氧化,你会作何想?我用眼下颇为时髦的方式提问: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