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尼克松快步下阶伸出手来,
他后来写道:“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我注意到了,两位政治家对不愉快的过去并未互致歉意,但当他们提笔在联
合声明签下自己的大名时,周恩来没有从他1958 年声明的立场后退半步,
尼克松却已对1958 年杜勒斯声明的立论作了虽称不上彻底但已是绝大的修
正。
一位西方记者感叹万千:“如果杜勒斯的幽灵在场,他恐怕会感到愤
怒。”我认为不一定。任何一位美国政治家都得按“美国利益即真理即正理”
的逻辑办事。杜勒斯假使还活着,没准第一个向周恩来伸出手的美国人就是
他。
不管怎么说,1958 年杜勒斯和周恩来打出的牌,22 年之后孰是孰非孰
对孰错算是有了一个不言自明的说法。
5
9 月7 日,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先生加入“牌戏”。他就台湾海
峡局势给艾森豪威尔写了一封亲笔信函并予以公开发‘表。数日后,言犹末
尽的他再次致函艾氏,对若干重点加以强调。
现在来读赫氏的信,着实让人忍俊不禁。文如其人,那个全世界包括
苏联最后都讨嫌的“哥萨克人”跃然纸上。但我想当时东方与西方世界的人
们没有一个会笑,因为,赫氏在信中给了艾氏十分严重的警告,或不折不扣
的“核讹诈”。
赫鲁晓夫使用了一个漂亮的类比逻辑推理来说明美国介入中国内部事
务的荒谬性:您硬说美国军队在台湾海峡地区的行动是为了履行美国对以蒋
介石为首的一小撮中国人民的叛徒的条约义务,这种借口是站不住脚的。因
为,这一小撮人除了他们自己以外,早就不代表任何人了。蒋介石现在能作
为中国的代表,并不比克伦斯基当年作为苏联人民的代表更有理由。如果按
照您的逻辑,那么,要是克伦斯基还活着的话,还被豢养在美国什么地方的
话,您也可以把他当作俄国曾经存在的临时政府的首脑而同他签订条约,然
后美国就可以根据这个条约,像现在根据同蒋介石的条约一样,来对苏联发
动战争了。这个例子难道不正表明,以美国对蒋介石承担的那种条约义务作
为借口是多么荒唐吗。想出和编造出这样的条约只不过是为了掩盖侵略目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