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难以收拾。
※※※※※
美国著名传记作家布赖恩·克罗泽认为:蒋介石属于那种少见的、非
同小可的人物。这个人的勇气、谋略、魄力、个人意志及其工作精力均足一
般人所想象不到和难以相匹的。但历史的偶然使他不得不和另一个更为独特
杰出的人物——毛泽东——在这个国家里决一雌雄,这是蒋介石的不幸。或
者说,他缺少那些政治家和将军流芳百世的先决条件——运气。确实,他的
运气糟糕透顶,这主要是由于他自己的失误所造成的,因为,他在决策方面
的不明智及性格、思想上潜在的缺点常常是阻碍他取得成功的最大敌人。兵
败大陆、撤退台湾,令蒋介石只能以一个“失去中国的人”的面目出现在历
史中,尽管他在台湾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也无法弥补他在大陆惨败的灾难
性屈辱,如从希腊悲剧的意义上讲,他的悲剧基本上是他个性发展的必然归
宿,困守台湾方使他开始意识到和愿意正视这个问题。
布赖恩·克罗泽的评价一点是不错的,到台湾的“总统”与过去在大
陆的“总统”间一个明显的性格变化就是开始了对自己的挫折失败进行反思,
对种种非议的心理承受力也增强了。这位公开场合好像仍很自负而顽固的老
人。在晚年的日记中常常批评自己。每天,他还与夫人一起双膝长跪,向上
帝忏悔,以此作为“三省吾身”的最佳方式。涵碧楼,那是他在秀雅清幽的
风景区为自己建造的一处反思之所。
思考最多的是战略问题。
卧榻旁,常年摆放着一本书——毛泽东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毛泽东此文有千千万万的读者,他大概属于读的遍数最多且最有体会心得的
一位,因为毛泽东此文所言正是如何将他打败的战略。最令他叹息不已的是
老对头的这样一段话:“谁人不知,两个拳师放对,聪明的拳师往往退让一
步,而蠢人则其势汹汹,辟头就使出全副本领,结果却往往被退让者打倒。”
此时此刻,已认识到自己在发动内战之初实行“速战速决”、“全面进攻”是
犯了战略性的错误。
战略谋划上略逊一筹,先输给了毛泽东,焉有不败之理?最近,他还
耐着性子阅读了许多西方作家、政治家、记者关于中国问题的述评文章,这
些崇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