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基本就是艾森豪威尔开的既含混又明晰的答案。
到底是否出兵?仍然没有从正面给以回答。
当《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记者约瑟夫·哈希又一次向艾森豪威尔提出
这一严肃问题时,艾氏干脆这样回答:“每一场战争都以它发生的方式并以
它执行的方式,使你大吃一惊。因而,要一个人去预告,特别是一个负责行
使决定权的人去预告,他将使用什么,如何进行,难道不认为这暴露了他对
战争的无知吗?所以,我认为你等着就是,这也许是那天一个总统需要为之
祈祷的一种决定。”艾森豪威尔无疑是美国式聪明和狡猾的杰出代表,他的
模棱两可的种种言词实际上是要在金门、马祖这些岛屿的命运问题上保持最
大的灵活性和留有进退自如的余地。
面对来自各方没完没了的诘问,艾森豪威尔最后索性以不变应万变:
“如果这类问题提出来了,我就把他们搞糊涂。”
※※※※※
蒋介石可一点也不糊涂。美国说到底是要他知足认命永远蜗居孤岛终
老异乡,而反对他实现反攻复国的宏图伟业。“条约”不仅没有为金门、马
祖提供牢靠的安全保障,反而限制了他从这些岛屿实施对中共的军事打击。
他只能针锋相对,在1955-1958 年间,偏偏将金门、马祖的守军人数
从5 万加到10 万,占其陆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一。他岂有不知,在中共日益
强大的军事机器面前,此举很可能是将一块肥肉放到了老虎的嘴边。但他只
能如是做,这是一把双刃剑,既是对付毛泽东的,也是针对美国佬的。试问,
一旦金、马爆发战端,你美国救也不救?不救,等于任凭中共动武,美国的
国际威望将一落千丈,自由世界盟主的脸面往哪搁?救,美国便正式陷进中
国内战,那时,由不得你不鼎力相助吾之“反攻”矣。
无疑,蒋介石的战略风险度很高,颇有几分象赌的味道。赌注——戍
守外岛十数万国军官兵的性命。
对蒋介石战略的“高明”缺乏透彻了解,是很难体味他在挨了炮弹之
后还能叫出“好”来那种复杂微妙的心态的。
※※※※※
无论大陆还是台湾的史学专著,都已普遍认同了一个象征意义上的概
念,即把1954 年12 月美蒋签订“共同防御条约”至196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