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我们的老连长呀。每年,梁文科到青屿去讲传统已是新兵下连后的必修
课。过了时间不到,连队还会派人去接、去请。三十几度春秋过去,他梁文
科依然是青屿战斗集体重要的一员,他的名字已经和青屿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了。
问题是,现在中国,福建,乃至厦门,又还有多少人知道青屿?老人
告辞。最后的话语是:你多写写烈士们,给他们扬扬名。甭写我,我很普通,
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不值当写。
站在旅馆玻璃窗前,看老人瘦削的背影踽踽远去,消失在茫茫人海之
中。就是那一刻,我决定要用一节来写梁文科和青屿。
不仅仅是记录一个从万余发炮弹破片中走出来的普通人和普通小岛,
而且是记录在毁灭性冲击波中立于不败的意志和信念。
4
午夜,炮战方酣。
一发燃烧弹在三炮阵地上爆炸,弹药库周围起火!
火是白色的,像一片耀眼的碘钨灯。烟是灰蓝色的,像一团团随风蠕
动的棉絮。
大火浓烟吐着几丈长的舌头,顺着弹药库的出入口往里窜。
又一发敌弹打中了交通壕上的掩体。猛烈的冲击波将火窒息,塌下来
的沙石封死了弹药库的通道和出入口。
险情自然排除。
战士们都松了一口气,大炮又开始吼叫。突然有人喊:“不好,李士生
(弹药手)被堵在弹药库里了!”阵地上的气氛顿时又呈现紧张。
所有可以暂时离开战位的士兵都冒着炮火奔过来。工兵五连指导员王
邦德正在旁边阵地指挥抢修工事,也带着一排赶到现场。
没有谁下达命令。抢救战友就是命令。炮兵和工兵一起动手,锹挖镐
刨,铲去了覆土,砍断粗梁,在弹药室顶端开了一个“天窗”。
洞口,冲出一股股浑浊的烟雾,把人熏呛得昏晕欲倒,鼻涕眼泪一起
流。
王邦德屏住呼吸,强睁开眼,扒在洞口,打着手电筒往里照,隐隐约
约发现离洞口五六步远的地方,李士生正头冲下趴在那,任凭众人大声呼唤
也不动弹,恐怕早已凶多吉少。
三班长杨耀明把帽子往地上狠劲一砸,说了声“指导员,我下去!”撑
住洞口就往下跳。王邦德赶紧用手电给他指路。眼瞅着他一阵乱摸,终于抓
到了李士生,拖了两步,只来得及喊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