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动摇,故金门能否独立为战,固守汤池,实乃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关键。守
道有三,一凭工事坚硬,二侍火力强猛,三赖战志旺炽。三者相权,装备工
事次之,军心士气为上。
蒋“总统”泪别故国败走孤岛之后,痛定思痛,冷静检讨,以往失利,
非武器不精良工事不坚固,问题多出在军心士气方面。仗打到要命的关节,
连郑洞国、廖耀湘、杜聿明这样深受信任重用的黄埔子弟都不能坚持操守成
仁取义,想来怎不叫人齿冷?再思三思,身边真正能够放心的只有一人,那
就是儿子。外面对搞传位于子的作法颇多微词,诟为“封建”,其实是根本
不了解情况和“总统”的苦心,非如此,社稷难保复国无望呀!他对儿子说:
敌人的长处是重视军队的党务和政工,这一点你要向共产党毛泽东学习,重
建军队政工制度,强化对全体官兵的思想训导。
如人人能够死战,我反攻大业还有希望。他还对儿子说:我最不放心
的地方是金门,那个岛离大陆太近,离台湾却很远,我10 万将士人人抱定
拼死一战的决心,坚守五日,美国必会出兵助战。如三天都守不到,那就没
有人会来挽救它。你要常去金门,越有紧急情况越要去。金门必须确保无虞,
那里的事情办不好,你就不要回来。
子遵父命。有人计算,蒋经国一生共去了123 次金门。每次去,巡视
的重点不在军事,而在士气。
※※※※※
到了炮火硝烟的金门,蒋经国马不停蹄,于各处展现他微笑和蔼平易
近人的亲民形象。他不喜欢事先导演好的程式化礼节性的安排,而喜欢不分
场合不分地点无拘无束地与官兵百姓们交谈,在他的日记中,常见这样的记
载:“听官兵畅谈被等上周作战经过,心得殊多。”“在金门街上访问金门父
老、难民伤患,一一而致慰问。”“在炮火中与官兵谈笑良久,至感愉快。”“在
大树下约官兵十余人闲谈,听彼等讲述炮战实况,至为感奋。”“访问高炮部
队:并约台籍战士谈话。”蒋经国与官兵谈话的方式亦较独特,他常常在闲
聊中旁征博引恰到好处地穿插一两个小故事,自然而然地将意思和意图表述
出来,既显示了知识的渊博,又一点也不生硬地给了受话者以训示。听者有
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