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确属佳美!流露出对胡琏此举的欣赏之意。
其二,莒光楼此楼完工于1953 年,为水泥钢骨仿古宫殿式建筑,凡三
层,飞檐画栋,朱碧辉煌,宏伟瑰丽,至为壮观,已成金门标志。楼名“莒
光”,盖取意实践“总统”“毋忘在莒”的昭示,而图光大也。此楼功能实为
“英雄馆”,金门历次战役中立功官兵的事迹,都在楼内陈列,供人瞻仰效
法。最能表现胡琏独出心裁的是,匾额“莒光楼”三个大字,出自18 岁立
功士兵赖生明之手。胡琏把题字名楼的殊荣给予一名普通阿兵哥,其意不言
自明,当在鼓士兵之气也。
其三,太武山公墓、忠烈祠为安葬四千五百战死、病亡官兵,胡琏决
定在太武山西麓径林谷地中建公墓。
此地钟灵毓秀,气聚风藏,面对大陆,遥望漳厦。墓前祭堂亦即忠烈
祠,祠内列供石碑,镌刻各员阶级、姓名、队别。移灵完毕日,胡琏举行公
祭大典。胡琏手撰碑文云:“当此黄土白骨,芳草夕阳,触景生情,凄凉满
目,实不禁怆然堕泪,放声一哭也。余亦饮泪以正告中华儿女曰:此民族战
士也,此黄帝子孙也,彼等为维护其国族而埋骨于此。。”其四,无名士兵
塑像胡琏认为,“在未来反攻大陆的伟大画面上,必须有千千万万的无名英
雄,来牺牲,来奋斗,而又默默无言,期期坚持,始可以大功告成,大业建
立。”据此构思,乃造无名士兵塑像。像座呈三角形,镌刻了三句格言:“把
思想变成信仰,把意志变成力量,把理论变成行动”。三句话为蒋经国所说。
胡琏把蒋氏三句话和无名士兵像连在一起,显然有深意在焉。
其五,无愧亭此亭,沿中央公路至太武山口之崖岸而筑,红柱绿瓦,
旁树栏杆,中竖大理石碑,一面刻孙中山遗训:“成功则造出庄严华丽之国
家,共享幸福。不成功,则同拼一死,以殉吾党之光辉主义,亦不失为杀身
成仁之志士。”一面刻文天祥衣带赞:“孔曰成仁,孟曰取人惟其义尽,所以
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胡琏修造此亭的灵感
源于斯巴达武士《路行人碑》中的:“路行人兮路行人,转告祖国之乡亲,
不胜即死武士魂,埋骨异域男儿身。”他希望屯戍官兵走到亭内,对碑朗诵,
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