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生于陕西华县农家的胡琏,投考黄埔之前,读书并不多。但看过他
晚年著述者都认为,从其文洋溢才智,涵学渊博,在国民党军老一代将领中,
堪称皎皎,出类拔萃。
胡琏的“多识”,获益于“勤学”。此公戎马一生,足不离蹬,手不释
卷,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他自己说:我这辈子就干了两件事,打仗和读书。
胡琏读书兼收并蓄,涉猎宽泛,但又爱好专一,以史为主。胡琏晚年,以68
岁高龄,本着“学然后知不足”的意趣,跑到台湾大学注册,进入历史研究
所,选读宋史和现代史,每周上课两次,三年中,除去因病住院的个把月外,
从来没有缺过课。他的博士论文题目定为《宋太祖雄略之面面观与今昔观》,
大纲业已拟好,预定写5 万字,不料甫经着手,突发心肌梗塞辞世。
胡琏一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史实为战争史,因此,“史中自
有练兵治军之道”。他是军人,读史当更着眼于“悟战胜之玄机,教士卒知
荣耻。”
※※※※※
郑仪兄说:客观而论,胡琏是能够运用中国儒家学说辖制部队训教官
兵方面的大将。如若抛开政治立场和歧偏之见,胡琏向部队所灌输的中华、
民族意识,所宣示的国家、正统观念,所倡导的忠、勇、信、仁传统武德,
所褒奖的砥志、崇德、殉道、死节精神,无甚不好,也无甚不对。胡琏明白
一支军队不能没有抱负和信仰,他懂得搬运中国传统哲学和思想精粹作维系
军心昂扬士气的基石。在金门从军,我学到很多。
※※※※※
下午,胡琏来到某阵地视察。
与几位营级军官交谈片刻,步出地堡坑道口,发现侧后二百米处,有
一小庙宇,有三三两两士兵进出。他信步走过去。
庙为关帝庙。正面一尊关公塑像,丹凤虎视,美髯添威,身旁竖一柄
木制青龙偃月刀,幽光肃然。左方两侧较小之武将泥塑为关平周仓。香炉内
插满供香,烟缕袅袅。胡琏仰视良久,问:士兵们常来进香?一营级军官答:
是的。打仗拜祭关帝是闽南一带风俗,士兵们祈求武圣庇佑。
你们军官也来吗?胡琏又问。
营级军官们面面相觑,闪烁支吾,形同默认。
有人给胡琏递来一束点燃的香。胡琏不接,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