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马儿跑不掉(台湾不从金门撤兵),一定要给它喂点草。既要让它饿不
死,又不能叫它吃太饱。
云顶岩,每天都要对金门的“摄入”和“排泄”状况进行量化统计、
分析,严密监视金门的日补给是否会超越200 来吨的最上限。
台湾方面确实在考虑实现“自我超越”的问题。在经过将近月余的观
察之后,他显然已经发现大陆空军不出海岸线突击作战的规律。这证明,尽
管地面上打成了一锅粥,台湾到金门的飞行航路却是相对安全的。有可靠消
息说,台北正积极准备,计划从10 月份开始,在美机掩护下,动用其25 架
C-47 和103 架C-46 型运输机之全部,采取换人不换机方式,建立一条类
似抗战时期印度——昆明翻越喜玛拉雅山脉的“驼峰航线”那样的超级空中
输送管道,向金门日空投400 余吨战争物资,加上水陆车驳运的150 吨,从
而基本保证金门的战守之需。
当年,毛泽东在延安窑洞里写下了他的哲学名篇《矛盾论》,其中,有
一闪光命题为“量变导致质变”。依此推论,金门接受200 吨与接受500 吨
战争物资并非同一质的问题,前者反映的性质是蒋老先生的孤岛正在炮火中
挣扎苦斗,后者反映的性质则是毛泽东的有限封杀已被冲决打破。为了保证
事情的原质,可以想见,大陆方面是绝不会允许台湾对金门的空投量再有增
加的。
云顶岩上,对派战斗机出海打敌运输机,形成共识。此举虽有突破双
方不成文的“默契”之嫌,但台湾得寸进尺,过“线”在先,便怪不得我之
不恭了。
有意见认为,不打则已,要打就大干。待敌运输机群倾巢而动时,我
亦全数出击,一次敲掉他十架二十架,打他个人仰马翻鬼哭狼嚎,彻底灭其
士气,实在助我威风,岂不痛快淋漓!
深入一讨论,便感到该案实施虽有八、九成把握,但与主席的作战意
图却明显不符。此战战略目标有限,任何想法都可大胆设计,又都不可随心
所欲光图痛快,出“圈”的事绝对不可蛮干妄动。
待膨胀的头脑冷却下来,稳妥慎行的方案便随之而成:在避免与美机
接触的原则下,利用美机掩护的空隙,采取老鹰抓小鸡的方式,游猎扑击敌
空投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