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表现为中美之间
的白热化对抗,这种形同水火的斗争甚至反映在一些小事上面,如:两国代
表团决不会从同一道门进出会场,从不在会议休息厅聚在一起喝咖啡、吃点
心,内部都有不主动与对方握手的禁令,以至当某记者询问美国副团长史密
斯:“您和杜勒斯先生同周恩来有没有什么接触?”史密斯用美国式的幽默
答道:“如果有接触的话,唯一的接触就是我们在卫生间共用过一条手巾(这
种手巾卷在滚筒上,要用时往下一扯,后来者也照办)。”然而,难以置信的
是,坚冰下面仍有活水流淌,美国人冷酷的外表后面还隐藏着别样的想法,
这确是一般人始料不及的。
多年来,美国有一桩心事要和中国进行交涉:美国的一批在朝鲜战场
上被俘的军人和在中国犯了罪的平民尚关押在中国。对落难同胞素具同情心
的美国公众心理对政府形成了舆论高压,认为这些在押人员的命运受到了美
国政府僵硬的对华政策的摆布,他们将成为这种“像花岗岩一样毫无弹性”
的政策的牺牲品。面对干夫所指,艾森豪威尔甚至委屈地强噙老泪嗓音哽咽:
我多么希望我的孩子们能早日回到祖国来呀!他的内心,正在受到矛盾之火
的烧烤煎熬:既想向中国讨人,又不愿同中国接触;既想同中国作交易,又
担心造成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既成事实。
中国也有一批专家、学者、留学生被无理羁扣在“最讲人权”的国度
里,周恩来说:像钱学森这样的世界顶尖人才,那是几万两黄金也抵不上的
宝贵财富呀。中国又何尝不想使自己的儿女骨肉早获自由,让自己的“财富”
物归原主呢?
日内瓦的一次冷餐晚宴上,觥杯举碰间,英国驻北京代办汉弗莱·杜
维廉神秘兮兮地向中国代表团工作人员传递了一个口信:杜勒斯确实相当激
烈地反对你们,但他实际上又很有兴趣探索同你们缓和紧张关系及使在押人
员获释的可能途径,如果你们同意,我本人愿意接受美国方面的委托,充当
美国的代言人与你们进行商谈。
获此消息,机敏犀锐的周恩来连夜召集中国代表团研讨对策。周恩来
的决心果断而明确:中美作为两个世界大国总不能老死不相往来,迟早要进
行接触的。我们不应该拒绝和美国接触,接触对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