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方面达成协议外,其它方面则一事无成。如若调阅堆积如山
的会谈记录卷宗便会发现,每一次会谈大体上都是上一次会谈的翻版,双方
先各自表述一下自己的基本立场,然后批评指责对方一番,然后在绝不会同
意对方观点、条件的前提之下讨论一下共同关心的议题,然后宣布回去再研
究研究,然后拜拜、散会。会谈鲜有的戏剧性情节是美方时时会人为地制造
一些危机出来,使人于千篇一律的困倦乏味之中猛然惊觉,更加深刻地体味
到脆弱的中美关系是怎样的不堪折腾。
1957 年12 月12 日,双方举行第73 次会谈。结束时,美国驻波兰大使
约翰逊彬彬有礼地宣布,他将撤出会谈,因为他即将调任美国驻泰国大使,
他已指定他的副手埃德·马丁参赞来接替他的工作。
看得出来,这是杜勒斯玩的一个新花样,他把参加谈判的大使换成参
赞,既使会谈降了格,又使中美处于不对等状态。有理由深思一下,此举是
不是杜勒斯企图从华沙抽身,彻底中止会谈的借口?
中国驻波兰大使王炳南当即表示:中美进行的是大使级会谈,而马丁
先生是一个参赞,不是大使,因此,美方单方面更换会谈人选是中方所不能
同意接受的。王炳南同样彬彬有礼地向约翰逊直言:大使先生,你这样做是
很不严肃的。
约翰逊表情尴尬地摊开双手,耸一耸肩,表示他是奉命行事,无能为
力。
中美大使级会谈不得不就此画上一个休止符。
1958 年6 月30 日,失去等待耐性的中国外交部发表强硬声明,要求美
国政府自即日起15 天内派出大使级代表,否则,中国政府就不能不认为美
国已经决心破裂中美大使级会谈。
7 月14 日,即中国所提限期的最后一天,美国官员终于露面声言;美
国将在15 天限期届满后的若干天后才能指派新的大使级代表。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随即表示:美国要点面子,可以理解,只要美国对
恢复会谈有诚意,推迟几天也无不可。
这一边外交领域还在扯皮争面子,那一边,台湾海峡的炮声已经隆隆
响起。
毛泽东不管三七二十一把他的炮弹打出去之后,方从容不迫询问周恩
来,询问他的同事们:说说看,炳南在华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