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要求他重作部署,恢复开炮。从军事上看,打与不打是两个截然相反的概
念,但从政治上看,不过是两种手段的交替使用而已,目标都是一个:对付
可恶的美国人。
毛泽东中道而收回成命,事出有因。
将《国防部命令》抛出,第一个要听的就是蒋介石的反应。遗憾,老
朋友的表现确实不够好。14 日,蒋介石接受澳大利亚记者华尔纳采访时说:
“有一切理由相信,我们收复大陆的努力将会成功。我从来没有考虑过从沿
海岛屿撤军的问题。我们决心不撤退,不姑息,随时准备以更大的武力来对
付武力。”17 日,他在接见《纽约时报》记者麦克雷戈时又说:“我们下定
决心扼守沿海岛屿,如果我们在压力下撤出这些岛屿,反攻大陆的希望将告
幻灭。”蒋透过记者向美国表示不从金门撤退的意愿,可以理解,甚至应该
鼓励。然而他对毛泽东的和解姿态毫无善意回应,并仍在侈谈“反攻”老调,
顽劣态度又不能不令人气恼。对其冥顽死硬这一面,恐需怀柔与敲打兼施才
行,二者短期内殊难偏废。
美国的表现又有点“太好”了。其新闻发言人首先对中国军队的决定
表示“欢迎”,然后,很有几分得意地宣称,是由于美国政府的强硬政策才
带来了台湾海峡地区的和平。并妄议:中国再次停止炮击,将会变成“永久
停火”。从华沙传回的信息也说,美国谈判代表又将“永久停火案”摆上了
桌面,开出的条件还是美国将说服蒋介石从金、马撤退或减少驻军。看起来,
美国此次是想充分利用中国方面的“停射两周”,争取在台海冲突三方中以
调解人的姿态出现,占据主动位置,拿到最大的利益。
性急的美国人不光嘴上说,而且付诸行动。18 日,美国宣布,国务卿
杜勒斯将于21 日赴台,与蒋介石会谈。杜勒斯带给蒋介石的见面礼是“将
已驻在台湾的奈克——赫尔克里士地对空导弹营的全套装备,交给蒋的军队
使用,另有许多坦克和各种弹药正在运往台湾的途中”。来自各方面的情报
表明,杜氏此次台湾之行只有一个目的:以美国继续维护台湾安全的明确保
证,要求蒋在撤退金、马或大幅减少金、马驻军方面作出承诺,为中共最终
接受“永久停火”创造必要条件。美国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