缄口不语,似有所思。是我将他唤醒:教授,这里有什么?
他终于说话:有很多,又说不清,不过我很赞成沈兄的“以今观古”,
我想只要回顾与思考的方法趋同,我们总会获得一致的结论的。
他仍有保留,但我们确在接近中。
此刻,夕照红透,彤云半天,炮战遗存物入画,构图极尽苍茫壮观。
2
哲人又说:
时间不是情侣,但它寸步不离我与你。
从日出月落风来雨去的接力中,我们感知了“现在”的存续。
“现在”的故事一直公演,每一刻都有幕落幕启。
没有磨擦碰撞不成人间大戏,真理和正义的音符奏鸣出时代的主旋律。
“金厦大战”降帷,台海局面定型。由于各方小心翼翼遵守没有协定的
默契,避免擅越雷池,和平总算步履蹒跚地走到了现在。
毛、蒋二位先后作古,对台海和平贡献最大者当属邓小平。邓公“一
国两制”的智慧构想虽尚未在台湾海峡两岸付诸实施,但影响已经无处不在
深入民心、成为两岸打破隔绝开始交流的决定性推力。台湾有一八旬老翁书
联赞曰:本一国血脉谁敢刃断毁我中华大一统/惟两制筹思方能解局从兹同
宗不再战。横批:承传启新。
可喜的是蒋经国先生也于百年之前,终有所悟,以大的勇气信心,开
放台湾同胞赴大陆省亲祭祖,使横亘海峡、绝对禁锢的藩篱訇然隙裂,再不
能关阖。迄今,已有逾千万台胞踏上祖土,两岸间经贸、文化交流也由雪山
冰滴汇成了涓涓涧溪。
经国先生临终前的这一善举亦当入史。八旬老翁又有联曰:多少思念
系于一念以苍生念为念念君功德无量/万千梦愿全仰上愿令黎民愿遂愿愿公
寿比南山。横批:吐脯归心。
可见,两岸间事,若想步上正途,良性互动,向健康处发展,双方最
高当权者、决策人物能否顺天理适民意,具备开创性思维和扭转乾坤的胆识
气魄,关键之至。
台湾海峡的这一番和气景象,实属来之不易。
※※※※※
也许,海峡平静得太久太久,各种堂而皇之的交流活动掩盖了远未化
解的敌意,使得人们渐渐麻木。于是,曾经的大战也在人们的记忆中褪色、
模糊,同所有结束了的战争一样,成为一段可供佐餐的故事,已鲜有人真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