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开始萌芽。1958 年的“炮击金门”乃对各方态度进行一次火力实测,
并通过激烈震荡的方式,将矛盾错综混沌迷蒙的台湾海峡进一步滤清,为决
策战略提供依据,为运筹前途奠定基础。于战火中诞生的毛泽东多篇“雄文”,
表明了中共的新思维已渐趋成熟、新方针正走向定型。这以后,由于国际国
内的风云多变和天灾人祸,直到七十年代末期,事情方才瓜熟蒂落,中共全
面系统拿出了“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但谁也难以否认,在
这一基本国策的漫漫孕育过程中,“炮击金门”曾发挥过关键性的催生作用。
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不乏例证,为了公正的和平求助正义的战争,通过进步
的战争促成理想的和平。战争与和平的对立统一中,有崭新的境界,有前行
的动源。
※※※※※
听罢我的宏论,王教授既不苟同,也不反对,不时,捋一捋象征丰富
阅历的鬓角华发,扶一扶代表满腹经纶的深度眼镜,发出无褒无贬的中性的
感叹:你这么看?很有意思!可以探讨!
我深深感到,没有知音或对手的讨论都如嚼蜡般的乏味。
会中,组织厦门二日游。
重登鼓浪屿,再上胡里山,观国姓爷演军之所,走施元帅征伐之路,
油然而生与历史又一度贴近亲近的感觉。
第一次到厦门的王教授情绪极佳激动不已,一路上大侃郑成功、施琅,
对二位先贤的遗闻佚事询问尤细,他说:到大陆,第一要看的就是各地的古
迹,睹物遐思,有一种身心融入历史、与读教科书完全不同的感受。兵马俑,
展示了祖先的伟力;长城,表达了中华的意志;故宫、颐和园,通篇都是民
族的智慧。。
我问:厦门呢?
他说:郑成功、施琅威灵无所不在,中国统一大趋势绝对不可阻遏。
那些主张搞“台独”的人最好不要来。
我心一震。同为炎黄后裔,历史给予我们和我们从历史中领悟到的,
实在并无二致。我才觉得王教授也不难沟通。
最后半天,王教授提出想看看炮战遗址。我责无旁贷,甘为向导。
来到一处。荒草萋萋,故垒兀立,狼烟褪尽万马喑,浪打空礁寂寞徊。
壬教授在废弃的炮阵地钻进钻出,里里外外遍览一遭,伫足,神色庄
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