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相识了。但本朝的士大夫对通婚相当慎重,太傅如此,引起了士大夫们对他的非议。
他的生活方式,堪称士大夫们的楷模。年少时家境的清寒,使他一直保持简朴的生活。他的孝行也是出了名的,直到八十岁时,他都不柱拐杖,口不言老,因为他的继母还健在,他每天都要亲自侍奉她的起居。
天子给了太傅国葬的待遇,这个待遇包括赐予东园的木材做棺具,赐予原陵的墓地,谥文恭侯,拜家中一子为郎中。出殡之日,由谒者护丧,故吏门生自公卿、大夫、博士、议郎以下数百人穿着丧服跟随,这,也创下了大汉开国以来的纪录。
六年以后,天子仍怀念着老太傅,让人画了太傅的像,挂在尚书台内。后来,又召来本朝的议郎蔡邕,为这张画像作颂。蔡议郎是胡太傅的得意门生,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本朝有点身分的人,皆以死后能得到蔡议郎为自己写的墓志或像颂为企盼。蔡议郎的面子薄,人家请了,往往无法推辞。不过,他心里十分清楚,为死人写的文字,是写给活人看的,所以总是要往好里说,说违心的话。他承认写过的惟一的一篇毫不惭愧的作品,是郭泰的墓志《郭有道碑》。这话是他在郭泰的葬礼上,悄悄地对涿郡人卢植讲的。
现在,他又在作违心的文字,尽管像主是自己的老师。不过这次写得不怎么顺当,他感到:老师这个人,太复杂了,任何褒贬,对于他来说,都无以复加,因为老师的一生,说明了世上还有无是无非的事情。而这正是本朝政治生活中最真实的东西。
五月,大宦官侯览受到弹劾,罪名是专权骄奢。接着诏令收回他的长乐太仆和高乡侯的印绶。次日,侯览估计还有更大的打击会到来,自缢而亡。在士大夫的力量刚被重创的时候,这样一位炙手可热的人物竟被搞垮,完全出于他所在的利益集团内部的争斗。侯览之死,只是一个开头。
六月,京师发了大水,气候反常。幽居在南宫的窦太后生了大病,病中得到自己的母亲死于流放地的噩耗。十六日癸巳,年仅三十多岁的太后崩于南宫云台。去岁十月初七日戊子,她与天子见了最后一面。那天是她的生日,天子率群臣向她朝贺,并亲自向她敬酒,行人子之礼,并感谢她拥立自己的功劳。这使她感到非常意外。事后,她又发现自己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过了些日子她才知道,天子的回心转意,是由于黄门令董萌的努力。他劝说天子善待太后,好在天下树立孝道和威望。不过,这一切并未能改善太后的心情,抚今感昔,反而让她倍加心酸,忧思成疾。
太后的死,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