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意大同小异,只要通得一本,再看其他,便事半功倍了。
若无玉珏激得康大掌门悟性大增,使得康大宝从几部残缺的洪阶功法上头都悟出了不少门道。
那么靠着康大掌门自己原本这点悟性,在这鹤灵山苦修了五年之后,到底能从这些典籍中汲取多少养分,犹未可知。
勿论过程有多曲折,至少结果对于双方都还尚可,勉强能算得上宾主尽欢。
康大宝是个懂事的晚辈,自意会得出郎乙没有多留自己的意思,此次出来前就已经收拾好了行装。
见得郎乙话已说完,便开口请辞:“既事已毕,晚辈也不好叨扰前辈清修,今日便拜别前辈,自回去了。”
“如此甚好,小友正是锐意进取的好时候,一味闭门苦修,难有进益。”郎乙听后颇为高兴,却是连装都懒得装了。
说完这句场面话后,郎乙又唤过文六过来,送康大宝下山,见其神情,是当真对这位费家嫡婿不抱什么希望了。
文六的态度倒是依旧未变,毕竟康大掌门勿论从前还是现在,与人相交都无傲气,折节相交、不耻下问之举比比皆是。
这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本事,却在许多身居高位的人身上半点都无,却也是许多人装都装不出来的。
这两年文六与其的关系非但无有恶化,反还变得颇为和睦了。
也因于此,康大宝在受到郎乙冷遇之后,在鹤灵山修行之时,也照旧得了许多便利。
更不用说,洪县贺家在这一二年里,因了蒋青的余威和文六的照拂,已经渐渐从贺德宗身殁的阴影中走了出来这等好处了。
待二人行到山脚处,事先康大掌门未从郎乙身上感受到的惜别之意,却是从文六这欺善怕恶的老仆身上感受到了些许,当真令人有些唏嘘。
再与文六拜别过后,康大宝回头望山,时值深秋,山色深邃、层林尽染。
淡金色的阳光透过云层,洒在苍茫的鹤灵山上,为这幅秋意盎然的画卷增添了几分色彩。
秋风萧瑟,吹拂在康大掌门的脸上,只听得他长出口气,微微一叹:“总算能回去看看了。”
(本章作家的话篇幅不够了,大家的月票感激附在下一章吧,再次叩谢各位读者老爷的一路支持!括号内字不收钱的,大家放心!)
应运营官的邀请,现为大家推荐几本小说,可来一观:
《叩问仙道》
凡人少年求仙道,在仙路上探索前行,再回首,青山依旧在,故旧皆白骨。
《大汉:从丝绸之路开始》
漠北击匈奴,饮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