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逍遥小说网 > 上命昭唐 > 第197章 游哉

第197章 游哉

第197章游哉

“乾宁元年五月制举,计取士237人。勋官子41,宗室25,乡贡88,余者太学、邦国、藩镇散员。准故事,过覆试,授正字、著作、试史官、三司检讨、巡查、监察御史、畿县尉、参军、司隶校尉从事等官职。不过者,守选。另,御史中丞吴公度督管,革贪、奸、恶、庸官职四百余人,中外有之,录名以闻。吏无算。”

“太学、四门、国子学生饱食终日,文德以来,进士才二十人。议定尽黜在籍者,遣返家乡,于郡县补新。准成例,征召野贤,并令守令举孝廉。太守两人,令一人。连坐严筛。以为精粹。另,议定于右扶风、左冯翊、上郡、庆阳复建馆学,教化愚民。以上,昨与度支使王抟过问,须款70万缗。军务巨急,费用不宜朝廷独支,还得找陛下借一部分。”

“.”

郑延昌、李溪大概汇报了一遍,便静待眯眼捧着奏书的皇帝看完。

国朝的科举相当畸形。进士含金量过高,考上进士,只要不犯原则性错误,一步步奋斗,拜相概率很大,故各阶层趋之若鹜,带来的社会现象就是其他科目被嫌弃,官场学历歧视严重。然后就是越歧视,大伙越执着。

制举也授清要,但乾符以来,主要还是入浊流。无它,缺人。正因为缺,作为正规考试的补充的制举才会频繁举行。在士子优先追求清要的习惯下,制举效果不稳定。

这不,李某陆续办了六届,参考人数却徘徊在几百人。主力还是公卿、皇族子弟和中央各个学校的学生。本该是主力军的自学者乡贡和生徒,这次来应试的才可怜的三百人。

慢慢来吧。

第二步就是广建浊类学校。第三步,给不入流的临时工、合同工—“吏”—打造一套单独的晋升体系。都是为圣人效力,吏凭什么不能往高处走?但这需要皇帝持续高度关注,你连一个延资库雇佣了多少吏都不知道,谈何选贤?

守选,顾名思义,排队。

“宗室怎么才二十五个?”圣人在状文上勾勾画画。皇室很凋零啊,人才产出量大大减少了。这会能带兵打仗的合格宗室将领,就李嗣周、李彦真、李君实、李筠几个。

其他方面,有个师从太尉理财的嗣薛王李知柔,表现还不错,还是进士,已被朝廷提名外放广州节度使。嗣延王李戒丕在太常寺任职,经常出使藩镇处理外交,也还行。

没了。

乡贡数量上升了不少,估计是上次制举驳回名单的反应让郑延昌他们有了数。

但乡贡出身的官僚占比过高,一定好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限定室友(1v2) 他的视线(西幻1v1) 全网黑后我在军旅综艺杀疯了 万国之国 今天美人师尊哭了吗 完蛋!被困在百合黄游出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