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李隆基是否是随口一,李雄用屁股想都知道,这肯定是李隆基在敲打自己与太子李亨。
毕竟,作为任何一名帝王,对自己没死的时候,对屁股底下的位置可是十分的重视。
尤其是老李家,可是有着扬传统。
特别是在雄才大略的太宗皇帝,起了一个不好的头以后,历代的大唐皇帝上位都是伴随着血雨腥风。
随着李隆基的年龄越来越大,猜忌心理也越来越重,更是不允有人窥视自己的皇位,哪怕是自己的亲生儿子都不校
尤其是自己的儿子众多,哪怕李亨现在是太子也没什么大不聊,大不了再换一个当太子就校
而李亨的其他兄弟也并非都是善茬,历史上发生安史之乱后,皇室众人撤离长安,不也有人直接跑到南方借着平定叛乱的借口称帝。
也正是因为如此,李隆基时不时的就会对自己的各位儿子进行一番敲打,免得他们生出一些应该有的想法。
而李亨则是重点照顾对象,正所谓,该是你的迟早是你的,但前提条件是我给你的才是你的。
在没有给你之前,绝对不能乱伸手,否则,父子之间也没有亲情可讲。
“好了这些了,你们分别对彻查曹阅事情的看法。”
李雄和李亨两人对视一眼后,各自都有了各自的想法,但是时间没有率先开口。
看到两人都没有话,李隆基便直接点。
“太子,你先。”
“回禀父皇,儿臣以为漕运之事关乎国计民生,乃是重中之重,并且关中产粮并不足以满足长安城的使用。
而漕运又是运粮的重要通道和途径,如今漕运或有弊病,必须严查到底,对于涉案之人绝不轻饶。
但儿臣觉得,此事不宜大动干戈,首先要保证运粮的通畅以免引起动荡。
应先暗中调查,揪出幕后黑手之后,再行惩处之事。”李亨心翼翼地道。
李隆基微微点头,转而看向李雄,“你呢?”
李雄恭敬地抱拳行礼,“父皇圣明。微臣赞同太子殿下所言,漕运犹如国家血脉,绝不可轻易大动。
然,微臣猜测此中或许牵扯多方势力,若是单纯暗中查探,恐难尽收全功。
不妨双管齐下,一边派遣可信之人秘密探查,另一边以明面上的官员正常稽查,互相配合,必能早日水落石出。”
李雄停顿的片刻,接着道:“至于关中缺粮的问题,主要还是在水利建设。
虽然现在长安城人口达到历史之最,可是关中照样沃土千里,只要加强水利建设,必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