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保障长安的粮食安全。
要知道,离长安不远的成都平原,也是因为秦朝的李冰父子治理都江堰,才造就了现在的成都平原粮仓。
而关中同样有郑国渠,只是这些年各地维护不善,才造成了水资源的短缺,致使粮食减产。
只要朝廷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再派一员懂水利的官员主持进行建设,不出五年,必然能够让关中粮食丰收。”
李隆基听后沉思片刻,抚须道:“汝二人之言皆有可取之处。
朕意已决,就依你二人之计行事,对于关中水利建设,我会命工部全权负责此事。
至于漕运之事,太子,此事由你全权负责,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莫要懈怠。”
“儿臣遵旨。”
李亨低头应道,心中却暗自揣测李隆基此举之意,不知这是信任还是试探。
但是此事既然交给自己处理,那定然是要做出一番成绩,不然也无法向李隆基交代。
李雄见李亨领命,心中也是思绪万千。
他知道这其中的利害关系,无论是漕运还是关中水利,背后都盘根错节着各方势力。
尤其是曹运更是重中之重,无数的大家族以及地方豪绅肯定都牵连到其郑
那也是李雄为什么之前建议先暗中取证,而不是搞一刀切的原因,因为其中的牵连实在太大。
等李隆基离开东宫后,李亨立刻着手组建自己的密探队伍,同时配合上明面的官员准备稽查之事。
而工部收到李隆基的命令后,也举荐了几位精通水利的贤才。
毕竟工部之前就上过奏折,请求朝廷大修郑国渠可是一直都没有得到重视。
因为户部一直借口没有钱,所以事情不了了之,就这样一直拖着。
直到这一次,李隆基亲自开口下旨,朝廷之间的各部门才通力合作,准备解决关中的用水问题。
而李亨这边经过一段时间的初步调查,漕阅初步调查结果也了呈上,发现诸多吏贪污受贿,干扰漕运秩序。
看到调查的初步结果,李亨根本就不相信。
但李亨明白,这仅仅是冰山一角,毕竟仅凭这些虾米,还没有那么大的能力造成如此严重的贪腐。
与此同时,关中水利建设也开始动工,可麻烦接踵而至,当地一些豪绅担心损害自身利益,百般阻挠。
本来李雄还在家中与万春公主过着甜蜜的二人世界,可是李隆基的一道命令,却打破了这份宁静。
按李隆基的法是既然此事由你提出,那就由你去解决它,做好了你的禁足令就此解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