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只拱拱手,笑着没言语。
“放心,本王眼皮子没那么浅。那银钱自然归你……你这几日好生想想,若果然再寻个赚钱的营生,本王保你过顺天府乡试。”
“啊?”陈斯远大惊。
若是寻常官员说这话,那没什么稀奇的。什么规矩都是人定的,既然是人定的就能寻见漏洞。问题是燕平王可是今上幼弟,站在皇家立场上,怎会干出科举舞弊之事?
眼见陈斯远惊愕,燕平王不屑道:“怎么,不信?”
“这,学生不敢。”
燕平王悠悠道:“国子监里什么手段,本王又不是没听说过,知道科举门道又有什么稀奇的?”
是了,换做‘我大清’,考官私底下叫卖考题都不稀奇。这大顺瞧着好一些,却也没强多少。
燕平王继续说道:“朝廷开科举取士,乃是取天下英雄尽入彀中之意。有学识的自然要取,有背景、有能为的为何不取?”
咦?燕平王竟然会这么说。
细细思量,不无道理啊。这科举本就是给下头一个上升通道,用以安抚地方,顺便选取官员。
如此一来,地方上钻进科举的门道里,就少了怨气。普通人可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那有能为有背景的,可比普通士子还不安稳,这等人与其放任在地方为祸,不若收进彀中,免得地方不安稳。
所以‘我大清’倒反天罡开了捐官一途,这江山非但没崩,反倒愈发安稳了。
心下思忖明了,陈斯远郑重朝着燕平王拱手:“王爷高见,学生佩服。”顿了顿,又道:“待学生思量几日,有了思绪再来求见王爷。”
燕平王顿时来了兴致,道:“你既这般说,料想必胸有成竹。”说话间朝着那侍女一伸手,后者紧忙递了一张名帖来。
燕平王随手丢过去,道:“来日若想出好营生来,直接拿了名帖来王府见本王。”
注一:典、当、赁,形式不同。赁就是普通的租;当,基本没有超过半年的;典,这个很有说道,相当于你出一定的钱,就可以获得一定年限该物品的使用权。
有个词叫‘一典千年’,典为世家重要规避风险的传承手段。明清之际,很多世家大族就是用典这个手段,完成了土地、财物传承。
有关典,以后会有很详细的说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