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税过重,百姓生活艰难,纷纷逃离家园,导致土地荒芜,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而在商业领域,两派的争斗也使得商业政策朝令夕改,商人无所适从,商业活动受到抑制,经济发展陷入停滞。
不仅如此,党派纷争还导致朝廷内部人心惶惶。官员们不再专注于本职工作,而是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揣摩两派的意图,谋求自身的利益。一些正直的官员,不愿参与党派之争,却遭到排挤和打压,被迫离职。整个官僚体系陷入了混乱,行政效率大幅下降,许多政务堆积如山,无人处理。
看着大秦因党派纷争而陷入混乱,我痛心疾首。我深知,必须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否则大秦的江山社稷将毁于一旦。
朝堂上的党派纷争,如同一场可怕的瘟疫,迅速蔓延到霖方。
各地的官员们见朝堂上分成了两派,也纷纷选边站队。原本团结协作的地方政府,如今也陷入了内斗之郑在一些郡县,支持李斯派的官员与支持赵高派的官员相互倾轧,争权夺利。他们不关方的实际情况,将党派利益置于百姓利益之上,导致地方政务无法正常开展。
例如,在某个郡县,本应共同商讨治理水患的问题,可支持不同党派的官员却在会议上争吵不休。支持李斯派的官员主张采用一种传统的治水方法,而支持赵高派的官员则坚持引进一种新的治水技术。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全然不顾水患日益严重,百姓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最终,治水方案迟迟未能确定,水患愈发肆虐,淹没了大片农田和村庄,百姓流离失所。
在地方的官员选拔上,也因党派纷争变得混乱不堪。官员的任命不再依据才能和品德,而是看其所属的党派。一些无能之辈,只因投靠了有权势的党派,便得到了重用;而真正有能力的人,却因不愿参与党派之争而被埋没。这使得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大幅下降,社会秩序动荡不安。
党派纷争在地方的蔓延,让大秦的基层治理陷入了瘫痪。百姓们对朝廷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我意识到,若再不解决党派纷争的问题,大秦将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局面,随时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面对日益严峻的局势,我决定亲自出面调解两派的纷争。
我在咸阳宫设宴,邀请李斯、赵高以及两派的主要官员参加。席间,我言辞恳切地道:“诸位爱卿,大秦如今内忧外患,正是需要大家齐心协力之时。党派纷争于国于民皆无益处,朕希望你们能摒弃前嫌,以国家利益为重,共同为大秦的繁荣昌盛出谋划策。”
李斯率先起身,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