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地道:“陛下圣明,臣等定当谨遵陛下教诲。只是在一些政策上,臣与赵大人确实存在分歧,还望陛下明察。”
赵高也跟着起身,皮笑肉不笑地道:“陛下,臣等都是为了大秦着想,只是见解不同罢了。臣愿与李丞相携手,共辅陛下。”
看到他们表面上的恭顺,我心中稍感欣慰,以为调解初见成效。然而,好景不长,没过几,朝堂上的争斗又再次上演。
这次是关于一项新的商业政策的讨论。李斯派认为,应该鼓励商业发展,降低商业税,以促进经济繁荣;赵高派则坚决反对,称此举会减少国家财政收入,影响国家的正常运转。双方又是一番激烈的争吵,全然不顾我之前的调解。
我愤怒不已,却又无可奈何。看来,两派之间的矛盾已经根深蒂固,仅仅靠一次调解,无法解决他们之间的利益冲突。我意识到,必须采取更加果断的措施,才能打破这一僵局。
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采用分化瓦解之计,逐步削弱两派的势力。
我首先从李斯一派入手。李斯的长子李由,时任三川郡守,手握一定的权力。我暗中派洒查李由的政绩和行为,发现他在治理三川郡时,虽有一定的能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征调民夫时,手段有些粗暴,引起帘地百姓的不满。
我抓住这个机会,在朝堂上对李由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削减了他的一些权力。同时,我又提拔了一些与李斯关系不太密切,但有能力的官员,将他们安插到重要岗位上,以分散李斯一派的权力。
对于赵高一派,我则采取了另一种策略。赵高平日里善于结党营私,他的党羽中有不少人存在贪污受贿的行为。我暗中指示监察官员,加大对赵高党羽的调查力度。没过多久,便查出了几起赵高党羽贪污的案件。我借此机会,严惩了这些涉案人员,并对赵高进行了警告。
通过这些手段,两派的势力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李斯和赵高意识到了我的意图,开始有所收敛。朝堂上的争斗暂时缓和了下来,但我知道,他们之间的矛盾并未真正解决,我必须继续寻找彻底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削弱两派势力的同时,我也在积极扶持中立派,以平衡朝堂的势力。
我从朝中选拔了一些一直保持中立、有能力且忠诚于我的大臣,如御史大夫冯劫、廷尉冯去疾等,对他们委以重任。我经常与他们商讨国家大事,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在朝堂上公开表扬他们的才能和忠诚。
为了增强中立派的影响力,我还特意安排他们参与一些重要政策的制定和执校例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