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再以草菅人命,贪污漕银为罪名,给那个逃犯判死刑,他不能再活了。”这两个罪名显然只限于沈采域自身,而并不涉及上上下下的串联沟通。
“是。”骆思恭又应道。
“好啦。这糟心的事儿就这么结了。”王安的脸上还是有些落寞。他喝下一口茶,稍振精神,问道:“南司的事情,你们处理得怎么样了?”
“清裁的名单已经拟出来了。”骆思恭问道:“我现在就去拿给您?”
“还是别了。”王安摆手。“送司礼监去吧。递补的人选呢?”
“北方诸所,不堪大用者十之八九。我想提请圣上组织一场武举恩科,直接遴选新人。”骆思恭说道。
锦衣卫地方诸所糜烂,作为掌卫事的骆思恭当然是有责任的,但如果说全怪他也不对。至少还得把兵部拉出来。
就锦衣卫系统来论,军官的任免权理论上完全决于皇帝,只需一道诏书就可予夺。可在实际的操作中,任免权是由指挥使司和兵部分享的。如果官位出缺,掌卫事可以推荐,但如果官位没出缺,掌卫事想换人,就只能靠弹劾。除非掌卫事能得到皇帝的绝对信任,就像当年的陆炳或者朱希忠那样,否则这些本质上是建议的东西,往往会被皇帝转交给兵部。毕竟皇帝没法子一个一个地去考察这些人能用不能用。
万历以后,皇帝懒政,兵部甚至可以名正言顺地推举,荫恩得职的文臣子孙任锦衣卫堂官和南北镇抚司的官员。就比如骆思恭的前任,万历四十年至万历四十四年的锦衣卫掌卫事王之桢,就是隆庆年间主持“俺答封贡”的山西、宣大总督王崇古的孙子。而目前已经给魏忠贤当了干儿子的田尔耕能进入锦衣卫,也是因为他的亲爹田乐平定甘肃有功,能上封三代,下荫子孙。
准确地说,万历一朝,像骆思恭这种纯粹出身于锦衣卫世家,上上下下几代人挑不出一个兵部文官的卫帅反而是少数。
“你的意思我记住了,回去就说给皇上听。地方上的事情可以不急,反正也不是一两天可以弄完的。北京呢?”王安具体问道:“东、西司房及街道房的提督,各千户所的千户,以及佐贰官。都想好要用谁了吗?”这次锦衣卫高级官员的递补,皇帝决定不按例转交兵部,而是由骆思恭推荐,西厂背调,最后亲自见上一面。
“西司房的主官,我想换成王世盛。他是万历三十八年的武进士,目前任右千户所正千户。”骆思恭说道。
西司房目前的提督和骆思恭的关系不能算差,这么些年该给孝敬从没落下。但骆思恭不准备再留他了。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