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楼一样,迎来一大笔买卖。
不少家境优渥的举子不愿意去客栈、酒楼下榻,同几十上百人蜗居一隅,就会大价钱在这附近办一个三到六个月的短租。待金榜放出再考虑续租或是退租。一些有钱的大老爷、小少爷,甚至一进京就连书童带侍妾,把早已租到的房屋给塞得满满当当了。
时年四十七岁的老举人文震孟,就是这么一个典型的大老爷。
文震孟出身于一个书画世家。其高祖文林官至温州府知府,卒于任内。其曾祖文壁,虽九举不售,只靠着推荐混了一个职低俸微的从九品翰林院待诏,却与唐寅、沈周、仇英合称为“吴门四杰”,并与唐寅、祝允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对于后者,民间亦讹称“江南四大才子”。而在这“江南四大才子”之中,文震孟的曾祖文壁是最长寿的一位,享寿九十,坊间传其执笔而逝。
到文震孟自己,虽也是九试不第,但也是擅诗擅文擅书法的大家。光是在京里待考应考的这段时间,就有不少雅慕其才学的人专程来找他,以重金求讨佳作,而文震孟都一一婉拒了。唯一得他青睐优待的,只有那个和他一样学途坎坷的老举人王徵。
那日会试结束之后,王徵经不住文震孟的盛情邀请,就和他一起去把三元楼的租给退了,并带着不多的行李搬到了文震孟租住的宅子里。
可他一到地方才发现,这哪里是“一间小院”。文震孟租下的,分明是一间大号的三进四合院,整个院子足有五户仆人,足见其阔气。这阵势一下子就把王徵搞得不想进去了,但三元楼房间既退,文震孟热情似火,王徵也就只能“勉为其难”地接受文老爷的盛情款待。
清晨,吃过早餐。王徵见主人家文震孟也吃好了,便站起身向他辞别。“文起兄,我去了。”
文震孟刚从仆人的手里接过温热的帕子,正准备擦手揩嘴。听见王徵的话,文震孟赶忙扔下帕子站起身,拦在他的面前。“良甫兄,你真要去都察院啊?”
王徵笑道:“告示上说了,这差事不仅给银子还包两餐,显然是个美差啊。与其怀着满心忐忑闲着待榜,还不如给自己找个差事转移心思。”
昨日,皇帝派宦官传口谕给都察院,允许察院广召善西洋文字者充作通译,以翻译北镇抚司在耶稣会驻地里搜集到的书信文字。
左都御史张问达得旨后迅速响应,当即便派了一大批衙役在北京十六门、大小衙门、各坊集市,乃至举人们群聚的客栈、酒楼张贴了“征募习得西洋文字之贤才”的告示。
“这可不是什么美差,这是一蹚浑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