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朱晖的劝说下不情不愿地卖了粮食牲口,朱晖又邀请李来财和他的商队成员同乘一船,携手返回关内。李来财欣然应允,也正好省了临时找船的功夫与费。
朱晖之所以如此“善待”李来财,是因为武清侯和成国公两家之间有姻亲关系。
具体讲来,就是李诚铭的长姐、李国瑞的姑姑朱李氏,正是成国公朱纯臣的小叔,带俸锦衣卫指挥同知朱应梅的正妻。两家因为这门亲事交好多年,往来也十分频繁。即使如今朱李氏和朱应梅都已过世,但两家的依旧保持着相当的往来。万历朝时,几乎从不到都督府上衙的朱纯臣就经常应邀去李家的顶级庄园宴乐。
“三两五钱.”即使是李国瑞也意识到了这当中的严重性。“除了咱们两家,其他人也是以这样的价格卖出去的吗?”
“是。都是!整个海州的粮价都是这样。”李来财连忙应道:“李家、王家、郭家、张家都是以这个价钱卖出去的。”
“那就麻烦了”
————————
当晚,后军都督府掌府事,英国公张维贤回到了自己位于南薰坊的府邸。
尽管锦衣卫的钦差天使从天津中卫那里掏了一堆破落事出来,还联合着西厂把整个后军都督府闹了个鸡犬不宁,但这些事情似乎并没有对后府的一把手张维贤造成什么影响。
国公爷还是一如既往、日复一日地重复着上衙,坐堂,理杂事,看闲书的枯燥生活,并不时按着新君主的旨意参加祭奠,册封等典仪。像最近的追封与册封,就是分别由他和定国公徐希臯,会同内阁大学士和礼部官员举行的。
张维贤在前院专门辟出来的房间里换下官服换上常服,接着便来到了主书房看书,直到饭点他才会从这里走出去。
张维贤推门进入书房,发现书房里不仅有人,而且那个人还坐在他的椅子上。对此,张维贤并不介意,因为那是的嫡长子,未来的英国公张之极。
“爹。”张之极站起身,只向父亲行了一个简单的见面礼。
“你不在自个儿的书房里待着,跑到我这儿来干什么。”张维贤微笑着走到桌前,把张之极正在看的书给合上了。“《呻吟语》?我记得你的书房里也有一本吧?”张之极的书房就是张维贤以前的书房,那里边儿有什么书,张维贤再清楚不过了。
“爹。这是市面上新刊的刻本。”张之极说道:“书商说是司礼监经厂印来卖的,质量得很不错,儿子就又买了几本回来。”张之极时常逛书店,尤其喜欢书店里萦绕的油墨味儿。
张维贤拿起书,翻看了一番,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