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恩科倒计时
北京贡院,一个在会试阅卷期间几乎完全与外界隔离的地方。
之所以说是几乎,是因为考场也不是所有时候都封闭。比如万历四十一年的癸丑科,叶向高作为内阁唯一的阁员,不得不同时兼领会试主考官和大明独相的职责。因此,在癸丑科阅卷期间,贡院不但开放,甚至成了“内阁值房”,官员来来往往,奏疏送进递出,成了有明一代的大奇事。但奇事一旦再次出现,它也就不奇了。
万历四十四年,内阁同时有方从哲和吴道南在阁,尽管那时候吴道南已多次称病求去,内阁实际已由方从哲一人独领,但好歹在丙辰会试期间,吴道南还站出来扛起了主考的职责,情况勉强恢复正常。但到万历四十七年的己未科,内阁又出现一人值守的现象,所以方从哲不得效仿叶向高故事,在贡院为奏疏票拟。
方从哲一面票拟,一面主考,一面还要忧心辽东的事情。一个人管三条线,方从哲几乎是夜夜头痛、夜夜失眠。最后,三条线崩了三条。在朝,绝大多数票拟依然留中不报,朝廷维持着半瘫痪的状态;在举,殿试别字事件发生,另一位主考官史继偕和当年的状元庄际昌双双挂冠辞去;在辽,萨尔浒之战惨败,明军三路丧师,辽东告急。
今年,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正常,外界的纷扰被锦衣卫的巡绰官全部拦在门外。除了报时的钟响鼓鸣,什么动静都吹不进来。
但即便如此,考官们也不见得能有多闲。明代会试参考人数在二百五十年间持续呈现出不断上涨的趋势。从明初百废待兴时的千余人,逐步上升至明中的平均四千五到五千人。至万历二年,张居正主导贡院改建,将考棚改成以砖瓦结构为主的房间时,也将房间数增扩到了上万间,足见嘉、隆年间参考人员之众。可尽管参考的人数一再增加,会试考官依旧维持着两名总裁官,十八名同考官的格局。
泰昌元年的科举,足有近万人参加。分配到每位同考官的脑袋上,一个人就得看五百多人的答卷。而且为保证科举的公平公正,同一份答卷往往需要好几位同考官分别批改,这样算来,每日阅卷的工作量少说也是十万字起底,汇聚到两位总裁官这儿,工作量只会更多。
总裁公堂里人来人往,却听不见太多声响。
经过十余日几乎昼夜不停的批阅,徐光启那双因为上了年纪而不甚炯然的双目已然黯无神采,几近呆滞了。不过这番努力的成果也很明显,无论是他面前的案台和他身后的架子,都摆满了经过阅览的答卷。
虽然徐光启已然乏极,但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