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认认真真地阅览着每一份答卷。读过目下这篇,徐光启又提起笔,在同考官的批语旁边写下自己的批语,这意味着这份答卷的主人大概率能登上今年的金榜。
“呼!”徐光启放下笔,刚准备缓一口气。负责传递答卷的小吏就又给徐光启送来了一批经过同考官批阅的答卷。
“还有啊?”徐光启喃喃苦笑道。
徐光启的声音很小,小吏没有听清,只觉得总裁大人像是说了什么。于是,小吏走上前,轻声询问道:“徐总裁有什么吩咐吗?”
就在小吏驻足说话的时候,站在堂上的锦衣卫也向这边投来了隐隐的注视。
徐光启揉了揉眼眶。“没有吩咐,你去吧。”
“卑职告辞。”小吏行礼离去。而徐光启则默默地翻开展开一份新的答卷。
和之前那批正在被另一位小吏分类存放的答卷一样,这份答卷仍是用红墨并以标准的台阁体写就的。
为了防止阅卷官辨认字迹,以杜绝场外串通的可能。举子交卷后,收卷官会根据考卷所治经书,将浩如烟海的答卷分类,接着再送至弥封官处弥封。弥封完毕之后,再在填写弥封官姓名的折角处盖上关防印记。
整个阅卷期间,关防印记必须保持“勘合”的状态。考试完毕后,都察院御史将会同锦衣卫巡绰官检查印记,一旦“勘合”有损,从主持弥封的官员到经办的小吏都得去牢里走一遭。至于去哪座牢,就看皇帝的心情了。
弥封完毕之后,答卷将送往誊录官处进行誊录,也就是由书吏用红笔一字不漏地抄写一遍试卷。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避免因为抄错而导致学子数十年的寒窗苦读毁于誊录官的错漏,誊录好的副本还会由专门的对读官负责组织人员进行对读。当中一人读红卷,一人读墨卷,两人一组,必须一字一句用心对读。如果红卷有误,就要全卷重新誊录,并给负责誊录的书吏记过。
这样,经过弥封、誊录、对读之后,交到考官手中的试卷可谓是无姓名、无标记、无纰漏“三无”试卷。可以说,在阅卷完毕正式放榜之前,除了受到巡绰武官严密监视的誊录官和对读官,谁也摸不到答卷原本。
答卷的黩落,其实从誊录这一流程就开始了。誊录官在誊录之前,得先检查手中的这份答卷有没有诸如诬诋君父、谤讪朝政等犯禁之语,有没有自叙门第,陈述科考经历的暗示性文字。如果有,那么考生将被直接抓起来,等待法司拟罪。
排除原则性问题之后,誊录官还要检查字数、卷面等项。如果字数不在规定的范围内,卷面不够整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