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决权和决定权可以不用,但始终存在。体现这种权力的方式便是列出陪跑。若是只有一个候选人,那做决定的就不是皇帝,而是“推荐人”了。
“我给你写一张吧。”方从哲对史继偕轻轻一笑。接着抽出一张白纸,先后在纸上列上汪应蛟、李三才、王纪、李长庚。
写完,方从哲站起身,想亲自把名单交到史继偕的手上。不过史继偕却先一步走到了方从哲的案前。“首辅,我自己看就是了,怎么敢劳烦您给我送来。”
方从哲顺势将名单递给史继偕,又重新坐下。“世程慢慢考虑吧。下午散衙之前告诉大家就行了。”
“是。”其实已经不需要等到下午散衙了。从看见名单排序的那一刻起,史继偕就明白了。
他以为,这是方从哲为了弥合内阁与朝堂上的分歧和裂痕,才刻意授意沈推荐汪应蛟的。史继偕拿着名单回到位置,不住点头。
在他看来,这一手真的很妙。首先,汪应蛟的确是一个合用的人才,政绩卓著,且不像“奸雄”李三才那样满身争议。其次,汪应蛟算是公认的东林人士,但又不是那种认死理的“正人君子”,少与人争执,也不搞党同伐异,在其他非东林人士的口碑中也不错。最后,汪应蛟曾任天津巡抚,对天津及辽东事务颇为熟悉。让他主理户部,不仅对大计有所助益,还能免掉很多无意义的拉扯。
唯一的问题在于,派系骨干不推荐“自己人”是要影响自己在派系内部的声望的。史继偕很好奇,方从哲究竟是怎么说服沈站出来的。据史继偕的了解,沈阁老可不是那种愿意为了朝堂的和谐而甘愿自我牺牲的人。遇见大事,沈能少说两句煽风点火的话,史继偕都要怀疑他是不是病了。
史继偕囫囵饮下一口茶水。“首辅,礼部最近发生什么事情了吗?”史继偕的余光敏锐地注意到,就在他提出这个问题的那一瞬间,坐在他对面的次辅叶向高突然抖了一下。
方从哲竟也收敛了脸上的笑意。“你为什么这么问?”
史继偕说道:“在我坐上轿子回阁之前,司礼监的车子便在贡院的门口把徐子先给接走了。”
此言既出,阁员皆悚。
“司礼监把人接到哪里去了?”叶向高急急地插话进来。
“好像说是召见。”众阁员的反应让史继偕也有些不安了。“到底怎么了?”
“唉!”叶向高微微侧过头,嘴唇缓缓张开,脸上显出沉思的样子。“这个事情有些曲折,从头”
铛!
叶向高刚开口,摆在值房里的自鸣钟就响了。紧接着,钟楼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