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媛、孙老、孙老爱人一起小坐了一会儿。
孙老聊起了当年的一些趣事。
从东方红一号,到北斗卫星,光是他亲手设计的卫星就多达45颗,协助、指导的更是不计其数。
另外他也是火箭专家,长征一号,东风一号都有其参与,不过后者时期,他只是无数普通小年轻中的一个,也是那时起,他被钱老所看重。
老一辈科学家思想过硬,不喜欢以旧时的“师徒”而论,而是均称呼为“同志”,即便是钱老和他写信也是如此称呼,但实际上,钱老是孙老的引路人,确有师徒之实。
孙老感慨道:“当年我也见过许许多多耀眼的身影,但无论我个人,还是整个组织内,整个科研工作者队伍里,都认为钱老处于‘独一档’,哪怕再多的天才,也都得屈居其下。”
“无论什么难题,无论什么领域,只要将其拿到钱老面前,哪怕是钱老完全不熟悉的,他都能一针见血的提出关键问题,就仿佛能够‘抽丝剥茧’一般.”
周瑞指尖微动。
“而且钱老还有一手‘触类旁通’的本事,我记得当年国家要造核潜艇,技术难题迟迟无法突破,就有人说要不问问钱老,不少人觉得异想天开,一个搞火箭的,怎么就能搞核潜艇我也怕钱老为难,劝他不要插手。”
“但最后,钱老还真的主导设计了咱们第一艘核潜艇,我当时最清楚不过了,好多东西钱老也是现学的,却比苏联留学回来的潜艇专家还要厉害,不过最后一直推脱自己只是指点指点,就没有担任任何职务.”
周瑞呼出一口气
孙老仿佛打开了话匣子,似乎在追忆钱老,但其实也是在追忆年轻的自己。
不过时间已经很晚了,周瑞注意到孙老爱人的身体很不好,甚至站起来都很费劲,而半掩着门的卧室中,还有一些医疗器械。
但即便如此,依旧在外面陪着,并且一直打量着周瑞,似乎这个家里很久没有这么年轻的客人了。
考虑到老人家的身体和精力,12点左右,周瑞主动起身告别。
老院落内,孙老一直送到车前。
“周总京北还呆几天?明儿个一起吃个饭?”
周瑞和甘媛对视一眼,只能如实说道:“计划明天就走了。”
孙老眼神中闪过一点失落,不过还是点点头,伸手拍了拍周瑞的后背:
“走吧,去忙自己的事情吧,老头子是不该耽误年轻人的时间”回去的路上,周瑞手上拿着一本泛黄的手稿,借着车内微弱的灯光,细细品读。
甘媛看着好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