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也想知道大名鼎鼎的“钱学森”,留下的手稿里有什么东西,轻声问道:“老板,上面写着什么?”
周瑞目不转睛,语气中也带着惊讶:“电离层气体的热力学性质与对超音速飞行器的干扰。”
甘媛:“啊?”
周瑞也忍不住感慨,窥探巨人,总有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
诚然,周瑞知道钱老最早的研究方向就是“超音速飞行器”,那可是50年代!可回国后,考虑到国内薄弱的工业基础,也是钱老力排众议,否决了“造飞机”的主流想法,改为了造导弹.算是自己封印了自己的成果。
但回国后几十载,怎么可能没有一些相关的想法,估计其中不少,都沉淀在这些看似没有价值的“手稿”之中了。
之前粗略翻了翻,这些手稿内容很杂,有的是“随笔”,有的是“演算”,有的是“设计草图”,有的甚至可以认为是简略的“论文”。
包含着大量,钱老那些“不切实际”,或者“不合时宜”的思维火花。
绝非孙老所说的那样“不重要”,甚至让周瑞有不少启发。
莫名的,周瑞感觉后备箱内的箱子,更加沉重了.
周瑞想了想道:“我对保养旧书籍没什么经验,你回头帮我查查,该买些什么、怎么存放都弄清楚,若是需要单独建一个恒温恒湿室也不是不行.对了,回沪上后先影印一份吧”
甘媛点点头,记在了自己的小本本上。
回到酒店,周瑞独自坐在窗前,认真的翻阅着手稿,又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写着“人工智能的前景与风险”。
时间是1991年。
这并非是一篇严谨的论文,只是一些随笔感想,但里面的观点很有意思。
“人工智能,应该注重‘人机结合,以人为主’,让智能计算机结合到人的工作中,而不是替代人的工作。”
“起初应降低预期,进行‘浅层次、合作性’结合,之后逐渐发展到‘深层次、进化性’的结合这个进化,一定是‘人’的进化,而不能是‘计算机’的进化最终,也许能达到‘人机融合’的程度:让人在计算机的帮助下,进化为‘超人’.”
“我以为,如果有进化,一定是人而不是机器,不过以现在的进步速度,恐怕要到21世纪后半页才能看到.真好奇‘超人’的感觉是怎样的,是否能上看宇宙,下看微观算不算我们文化里的成仙?我的想法会是胡思乱想么?”
周瑞指尖划过纸面,似乎还能感受到当年钱老书写时的喜悦和畅想。
忍不住抖了抖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