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一家,不用再为了内战而多当兵、多服徭役、多交钱纳粮,苛待百姓。
可问题是,赵光义靠着“我当皇帝能比我侄儿当皇帝更快统一”这个好处坐上了那个位置后,他却无能,打出了高梁河惨败,明明手头有着宋初时继承自五代末年的强悍军队,却被辽国揍成那鸟样。
那赵德昭赵德芳放弃皇位、赵匡胤宁可委屈自己子孙,所希望换来的好处,不是一样都没得到么?那你赵光义做皇帝还有个屁的合法性和必然性?
换言之,赵光义这个太宗,要是能跟李世民那种太宗一样,跟李世民灭突厥一样灭掉契丹,那天下人是绝对不会质疑他当皇帝的,后来也绝不会传出“当年太祖其实想传给自己儿子”的说辞。
统一天下,让汉人不用打内战,这才是秦始皇以来最大的德运,一家一姓一脉的利益,要为这一切让路。
……
赵佶把子称贤侄的这番话隐藏的深意彻底消化理解之后,内心既觉得无比踏实。
因为此前他对于自己祖宗太宗一脉为什么能百分百毫无质疑就该当皇帝一事,其实也有丁点心虚。但听了这话之后,把他内心最后一丝心虚也扫除了。
但扫除原有心虚的同时,赵佶内心也种下了另一种担忧。毕竟凡事有利必有弊,任何学说都不可能是完全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
他很快想到,当初自己这一脉能上位,最后被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多,就是因为对外用兵失败,积贫积弱,天下有些人觉得“太祖当年让给弟弟一脉的苦心被辜负了”。
于是他难得地忍不住亲自开口问道:“那依贤侄之见,难道太宗当年没能吞辽灭契丹、收回燕云,太宗那一脉,便不该一直为君么?”
赵子称心中一凛,他没想到赵佶会迫不及待到亲自开口,他还以为对方仍然会选择继续看戏,等陈东等太学生来提问。
看来赵佶是真的听进去了,也生出了急切之心。
赵子称不敢怠慢,立刻掷地有声地说:“那也不至于,小侄从没细想过这些事情,因为本朝史料,并无官修流传于外,小侄不知道当年宋辽之间的恩怨始末,自然不好评价。
不过小侄觉得,这些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当今圣天子在朝,而辽国之腐朽衰弱,也已到极致。近年来辽国丢失故土甚多,内忧外患。
如今之世,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或许吞辽灭夏的百年伟业,便能在当今陛下手上完成,到时候,才算是彻底回报了太祖当年让于太宗一脉的苦心。只要完成了这一伟业,百余年前的旧事,又有什么关系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